[实用新型]一种改善油墨流平性的传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6641.2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3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军;何建平;丁卫;陈锦新;刘学军;罗胜利;赵建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之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9/06 | 分类号: | B41F9/06;B41F3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叶建民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油墨 流平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凹印机供墨装置,尤其是一种改善油墨流平性的传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速凹版印刷机生产中,油墨流平性是决定凹印质量的关键。现有的凹印机供墨装置采用开放式墨槽,印版辊直接浸入到墨槽中,油墨流平性差,使印刷品产生墨斑、墨线、色差等缺陷,特别是在使用粗颗粒油墨(如磨砂砂油)进行印刷时,极易产生墨色不均匀、出现花板;在使用光油进行印刷作业时,也容易产生气泡,直接影响印刷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改善油墨流平性的传墨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油墨流平性的传墨装置,在墨槽内设置传墨辊,传墨辊外圆与印版辊外圆相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墨辊是通过设在墨槽内两端底板上的支撑座支承在墨槽内,所述支撑座上穿设有两根立柱,立柱上位于支撑座的下方设有缓冲弹簧,传墨辊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座上。
所述立柱的上端设有定位圆台,将支撑座限定在立柱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通过设在墨槽内两端底板上的支撑座支承传墨辊,并在支撑座的下方设置缓冲弹簧,它使凹印机墨槽内的油墨通过压力可调的传墨辊传到印版辊上,极大地改善了油墨的流平性,克服了凹印机生产中,特别是在使用粗颗粒油墨(如磨砂砂油)进行印刷时,由于油墨流平性差而极易产生的墨色不均匀、出现花板等缺陷;在使用光油进行印刷作业时,通过传墨辊与印版辊的碾压起到充分消泡作用,不易产生气泡,有效地提高了印刷产品质量,减少浪费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分别表示:1压印辊,2-印版辊,3-传墨辊,4-油墨,5-固定板,6-缓冲弹簧,7-墨槽,8-支撑座,9-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传墨装置的传墨辊3通过设在墨槽7内两端底板上的支撑座8支承在墨槽7内,支撑座8上穿设有两根立柱9,立柱9上位于支撑座8的下方设有缓冲弹簧6,传墨辊3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座8上。支撑座8是通过固定板5固定在墨槽7的底板上,在立柱9的上端还设有定位圆台,将支撑座8限定在立柱上移动。
传墨辊3采用橡胶辊或者带网纹的橡胶辊,其下部浸在油墨4中,传墨辊3的外圆与印版辊2外圆相切,印版辊2外圆与压印辊1相切。印版辊2不直接与油墨4相接触,通过印版辊2的旋转带动传墨辊3转动,传墨辊3将油墨4均匀地转移到印版辊2上。缓冲弹簧6在这里起到对传墨辊3与印版辊2之间压力进行缓冲的作用,自动调节传墨辊3与印版辊2之间压力,使两辊的印刷压力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进一步改善了油墨的流平性,保证了印品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之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虹之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66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