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ABS电磁线圈的控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5136.6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9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孟奇;毛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钱潮(上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7/18 | 分类号: | H01F7/18;B60T8/176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王广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abs 电磁 线圈 控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ABS电磁线圈的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对汽车安全要求的增加,更多的汽车都装载了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刹车系统。该系统能有效防止车轮制动过程中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其中电磁阀的控制是该系统中的关键部分,是实现防抱死功能的控制部分,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电磁阀的控制方式决定了控制效果以及系统的安全性。
图3为传统ABS电磁线圈的控制模块。图中,每个电磁线圈的下端分别连接一个场效应管,即是实现控制的辅助设备,传统的控制方法是:微控制器直接控制场效应管的栅极,微控制器输出高电平使场效应管导通,电磁线圈通电,线圈开始工作;微控制器输出低电平使场效应管断开,电磁线圈断电,线圈停止工作。这种控制模块的缺点是:
(1)电磁阀控制为开关控制,精度不高,需要增加软件策略算法的复杂度作为补偿,因此增大了软件算法的失效风险;
(2)流过线圈的电流过大,容易造成电磁线圈功耗过大而发热,降低了电磁阀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失效的风险;
(3)需要更多的外围电路进行辅助控制和检测,增加了硬件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失效率;
(4)当前的控制方式下,电磁线圈噪声严重,从而导致油路控制压力不稳定,而且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不好,通过电磁兼容性试验难度增加;
(5)通过微处理器对场效应管直接控制的方式,容易被电磁干扰,增加了失效风险。
图4为在图3基础上改进后的一种ABS电磁线圈的控制模块。与图3相比,它将两个场效应管集成在一起,因此集成度有所提高,但电磁线圈的控制方式仍与图3相同,因此也未改变图3中技术方案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ABS电磁线圈的控制模块;该模块旨在解决控制系统精度不够高,控制压力不稳定,刹车踏板生硬,控制过程中电磁阀过热易损等缺点;同时提高系统稳定度,简化电路,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带来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ABS电磁线圈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8个电磁阀线圈的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控制2片驱动模块I和驱动模块II,所述驱动模块I和驱动模块II又各自分别控制着4路电磁阀线圈;在所述4路电磁阀线圈中,2路为常开阀,2路为常闭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常开阀基于恒流控制;所述常闭阀基于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控制;
恒流控制是可以实现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达到设定的值,不随外界电压变化而改变,控制的精度可以达到mA级别,实现更精确得线性控制,极大提高了控制精度;
PWM控制是可以控制电磁线圈间歇性导通,导通时间可以达到微秒级别,因此使控制阀的开启实现线性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控制器通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围接口)通讯接口控制着所述驱动模块I和驱动模块II;由于SPI接口是基于SPI通讯协议控制线圈,因此可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带来误操作的失效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模块I和驱动模块II内部都集成续流二极管以及故障诊断电路,能通过SPI接口快速诊断故障,极大地降低硬件的复杂度,增加了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可以减小软件算法的复杂度,降低软件开发成本。(2)可以减小线圈的功耗,降低线圈因热失效的风险。
(3)降低硬件复杂度,增加了硬件系统可靠性。
(4)由于流过线圈的电流更稳定,使产品具有更好的电磁兼容性,制动压力更稳定,刹车踏板脚感更舒适。
(5)由于采用SPI接口对电磁阀进行控制和诊断,因此可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带来电磁失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的控制原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原理图。
图4为在图3基础上改进的现有技术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钱潮(上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万向钱潮(上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5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