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玉米剥皮机的皮籽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4386.8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9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希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希槐 |
主分类号: | A01F11/06 | 分类号: | A01F11/06 |
代理公司: | 安阳市智浩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6 | 代理人: | 王好勤 |
地址: | 456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剥皮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进一步是玉米剥皮机,尤其是带有吸风装置的剥皮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玉米脱皮,是用手工进行的,它效率较低。而且劳动强度较大。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些玉米脱皮机械应运而生,但是,目前的脱皮机存在着脱皮的洁净程度差的问题,主要是玉米皮与玉米籽的混合在一起,造成了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剥皮机的皮籽分离装置,它可以使玉米皮与玉米籽分离彻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它通过在剥皮机的出口处设置吸风器,同时在出口处的下方设置漏籽孔,使玉米皮上行,而玉米籽下漏,从而使得玉米皮与玉米籽彻底分离。
具体是:
玉米剥皮机的皮籽分离装置,包括动力传输机构、搅筒,其特征在于:在搅筒出口处的筒壁上,设置有管口,管口通过风管连接抽风机的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
所述搅筒出口处下部的筒壁上,设置有若干漏籽孔,漏籽孔用于下漏玉米籽。
所述管口设置于搅筒出口处筒壁的上方,漏籽孔设置于与管口相对的下方。
所述搅筒出口处的筒壁下部1/3-1/2的壁周,设置双层,上层带有漏籽孔,下层为一通向收集箱的坡面,用于将下漏的玉米籽导入收集箱。
所述搅筒出口处呈外小内大的束口状。
所述管口的孔径为15-50厘米。
所述漏籽孔的孔径为1.5-4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通过在剥皮机的出口处设置吸风器,同时在出口处的下方设置漏籽孔,一方面将玉米剥皮机剥下的皮吸走,一方面将玉米籽下漏,从而实现玉米皮与玉米籽的分离。特别是缠裹于玉米皮中的玉米籽,由于玉米皮的上行,而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经漏籽孔下漏被收集,因而玉米皮与玉米籽分离得较为彻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剥皮机,2为搅筒,3为搅龙,4为管口,5为风管,6为进风口,7为抽风机,8为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玉米剥皮机的皮籽分离装置,剥皮机1包括动力传输机构,搅筒2,搅筒2内设置有搅龙3,出皮口,其特征在于:在搅筒出口处的筒壁上,设置有管口4,管口4通过风管5连接抽风机7的进风口6。
在搅筒出口处的下部,设置有若干漏籽孔,漏籽孔用于下漏玉米籽。
所述管口的孔径大小的设置以可顺利抽走玉米皮为准,一般可设置为15-50厘米,优选为20-35厘米。
所述漏籽孔的孔径的设置以可顺利漏下为准,一般可设置为1.5-4厘米,优选为2-3厘米。
使用时,当被剥下的皮从搅筒2至搅筒口时,由于抽风机7的作用,玉米皮被吸入管口4,并通过风管5、进入抽风机7的出风口8排出。玉米籽特别是被玉米皮所包裹的玉米籽,则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设置于搅筒出口处的下部的漏籽孔下漏被收集。因此,玉米籽被分离得很干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希槐,未经张希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43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低压供电电路
- 下一篇:一种石膏晶须改性的复合吸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