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3784.8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8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钟娅玲;钟雨明;刘兆永;欧学文;蔡跃明;王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06 | 分类号: | F16K15/06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马林中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止回阀,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热水器、太阳能、燃气壁挂炉、多能源组合供热系统和地暖系统等的流体管道中的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以及防止泵或电机反转等引发安全事故的,广泛应用于流体管道中的一种自动阀门。止回阀的作用是只允许介质向一个方向流动,而阻止逆向流动。通常这种阀门是自动工作的,在一个方向流动的流体压力作用下,阀瓣打开,流体反向流动时,由于流体压力和阀瓣的自动重合阀瓣作用于阀座,从而切断流动。现有的止回阀的安装是定向的,只能垂直安装,不能平行安装,其垂直安装时不能自主密封,因此在安装时,必须注意阀芯的安装方向。另外,现有阀门的密封通常只是机械密封,密封效果不足,容易引起流体介质的泄露,阀芯关闭时容易引发卡阻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止回阀,以期望实现止回阀的多角度安装和高密封性能。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止回阀,包括左端盖、右端盖、阀体、阀瓣,还包括弹簧,阀体第一端具有能够容纳并紧密结合左端盖内侧端凸台的第一凹台,阀体第二端具有容纳并紧密结合右端盖内侧端凸台的第二凹台,弹簧安装在阀体的中央空腔中且弹簧两端分别固定于阀体内壁和阀瓣上。
所述阀瓣内侧端具有一个与弹簧内部空腔的直径吻合的圆柱形凸台,所述阀瓣内侧端环形侧面上设置了一个环形密封凹槽。
所述环形密封凹槽中填充密封填料或者与凹槽相匹配的密封圈。
所述阀瓣镶嵌于右端盖内部空腔中,阀瓣外径与右端盖内部空腔直径相吻合。
所述左端盖内侧端凸台和右端盖内侧端凸台的环形侧面上分别设置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分别设置一个O形密封圈。
所述阀体中央空腔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三个直径逐渐增大的同心圆柱空腔依次堆砌形成。
所述第一空腔靠近左端盖的端面与弹簧结合处有一个圆孔。
所述第二空腔的直径与阀瓣内侧端端面直径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止回阀可以自主密封,实现止回阀多方位多角度的安装,减少卡阻现象的产生,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止回阀右端盖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止回阀左端盖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止回阀阀体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止回阀阀瓣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止回阀各部件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止回阀总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止回阀右端盖剖面结构示意图,右端盖101整体结构为中空的圆柱体104,其内部空腔为与圆柱体104同心的圆柱空腔106,圆柱空腔靠经右端盖内侧的一端具有一个圆台形空腔107,圆台上底面108直径与圆柱空腔的直径大小相同,圆台下底面109的直径大于圆台上底面108的直径,圆台空腔上表面与圆柱形空腔连通。右端盖外侧端端面边缘有一个环形凸起105,右端盖内侧端具有一个直径小于圆柱体104的凸台102,凸台102的环形侧面上设置了一个凹槽103,凹槽103中设置了一个密封环,在凸台102与阀体扣合时起到进一步的密封作用。
如图2所示,左端盖201具有与右端盖101相似的结构。左端盖201的外侧端面边缘具有一个环形凸起204,左端盖盖体203内侧端面具有一个凸台205,凸台205的环形侧面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密封环的凹槽202。左端盖内部形成圆柱形空腔206和圆台形空腔207,圆台形空腔207上底面直径与圆柱形空腔208相同,下底面直径209大于上底面直径。圆台形空腔207上表面与圆柱形空腔208连通,且圆台形空腔207位于左端盖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亚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3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