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胶模具的顶出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3080.0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1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宗慧;黄小兵;杨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模具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的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塑胶模具一般包括公模板、母模板、公模仁和母模仁。成型过程中,公模板、公模仁和母模仁以及母模板闭合,形成模腔,注塑机通过喷嘴向模具内射入熔融态的塑胶,熔融态的塑胶经浇注系统进入模腔,然后经过保压阶段进入冷却阶段,模腔内的制品冷却、固化后,将公模仁和公模板与母模仁以及母模板分离,制品从模腔内分离出来。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外观质量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现有的一些塑胶模具在开模时,注塑件容易吸附在模板或模仁上,造成注塑件弯曲变形,特别是笔记本电脑外壳等一些薄壁零件。由于其长度或宽度尺寸较大,而壁厚较薄,因此强度较差,在开模时,注塑产品的边缘处极易吸附在公模板上,导致注塑件变形,从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的顶出机构,利用该顶出机构可以使注塑件在开模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形状不变,保证产品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塑胶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驱动装置,与上述驱动装置连接的顶出杆,与上述顶出杆固定连接的顶针板,垂直的固定设置在顶针板上的回位销、若干顶针,套设在上述回位销上的回位弹簧。
前述的塑胶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回位销远离顶针板的一端为自由端,上述自由端为平面。
前述的塑胶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回位销的数目≥3个,呈对称分布。
前述的塑胶模具的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装置为油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顶出机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于塑胶模具上可以使注塑件在开模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的形状不变,保证产品的质量;回位销的自由端为平面,可以确保合模、开模时公模板与母模板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采用油压缸驱动,不仅使得顶针顶出的距离可控,还保证顶出距离的精准度,可重复性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塑胶模具的顶出机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驱动装置,2-顶出杆,3-顶针板,4-回位销,5-顶针,6-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塑胶模具的顶出机构依次包括:驱动装置1,与驱动装置1连接的顶出杆2,与顶出杆2固定连接的顶针板3,垂直的固定设置在顶针板3上的回位销4和若干顶针5,回位销4上套设有回位弹簧6。
顶针5用于将产品顶出公模仁(未图示),其在顶针板3上的分布与公模仁的位置以及形状相对应。回位销4一般分布在顶针5的外围、顶针板3的靠近边缘的部分,回位销4上套设有回位弹簧6,回位弹簧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顶针板3与公模板(未图示)的相向内侧,用于帮助顶针板3复位。
相应的,具有该顶出机构的注塑模具的公模板上形成有用于收纳回位销4的回位销收纳槽、用于供顶针5穿过的通道,公模仁上也形成有供顶针5穿过的通道。顶针5向前移动,依次穿过公模板与公模仁后,与产品接触,继续向前移动,将产品顶出公模仁或者公模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回位销4靠近公模板的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为平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回位销4的数目≥3个,呈对称分布。可以进一步保证顶针5与产品相对位置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装置1为油压缸。不仅使得顶针顶出的距离可控,还保证顶出距离的精准度,可重复性强,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顶出机构其工作过程为:驱动装置1驱动顶出杆2向前运动,顶出杆2带动顶针板3与回位销4、顶针5向前运动,回位销4沿公模板上的回位销收纳槽的轴向方向深入回位销收纳槽内,同时顶针5在公模板与公模仁上的通道内移动,与产品接触并将产品顶出公模仁或者公模板。然后,驱动装置1与顶出杆2分离,顶针板3在回位弹簧6的作用下复位,顶出过程结束。整个过程中,注塑模具的公模固定板、公模板、公模仁均是固定不动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3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出距离可连续变化的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 下一篇:模具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