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双层共挤的电缆护套挤出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2175.0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5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俭;申许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讯联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4 | 分类号: | H01B13/24;H01B1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电缆 护套 挤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双层共挤的电缆护套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护套是电缆的基本组成部分,多采用挤出成型方式加工,基于不同防护功能和为适应特殊的应用环境的需要,有时候不得不对电缆做二次护套。而目前传统的做法都是分二步走,对电缆进行二次加工,这样拉长了生产周期,也导致了额外生产成本增加,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电缆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靠、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可双层共挤的电缆护套挤出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双层共挤的电缆护套挤出模具,包括有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中间部位轴向形成有一供缆芯穿过的导线通道,所述导线通道呈前大后小的圆锥喇叭状结构,在模具本体上沿缆芯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与导线通道同中心线的一内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和一外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并且,该内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和外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的孔径在缆芯输送方向上逐渐收缩,同时,模具本体的外周壁上分别开设有与内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和外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相通的内护套进料口和外护套进料口;所述内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的出料端形成有与导线通道的后端相通的内护套成管区域,同时,外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的出料端形成有外护套成管区域,且该外护套成管区域套设在内护套成管区域外。
所述内护套成管区域呈圆柱状。
所述外护套成管区域呈圆柱状。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其最大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护套挤塑过程不同材质的护套材料分层一次加工的关键难题,简化了一个步骤,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成本也有明显的降低。同时,弱化了二次加工对电缆的损害,提高了护套层之间的粘接牢固度以及产品的稳定性,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可双层共挤的电缆护套挤出模具,包括有模具本体1,其中,本实施例所述模具本体1的中间部位轴向形成有一供缆芯穿过的导线通道2,所述导线通道2呈前大后小的圆锥喇叭状结构,模具本体1上沿缆芯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与导线通道2同中心线的一内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3和一外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4,并且,该内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3和外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4的孔径在缆芯输送方向上逐渐收缩,同时,模具本体1的外周壁上分别开设有与内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3和外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4相通的内护套进料口5和外护套进料口6;所述内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3的出料端形成有与导线通道1的后端相通的呈圆柱状的内护套成管区域7,同时,外护材料融体均流/均压腔4的出料端形成有呈圆柱状的外护套成管区域8,且该外护套成管区域8套设在内护套成管区域7外。在采用以上方案后,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护套挤塑过程不同材质的护套材料分层一次加工的关键难题,简化了一个步骤,弱化了二次加工对电缆的损害,提高了护套层之间的粘接牢固度以及产品的稳定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成本也有明显的降低,效益明显。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子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讯联信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讯联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2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温室的太阳能集热蓄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