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无极紫外光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61718.7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6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平;覃将伟;周云;王恕;岳文涛;李晨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5/04 | 分类号: | H01J65/04;H01J6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43002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无极 紫外 光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化学反应中使用的光源,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微波无极紫外光源。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光化学反应中使用的光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工光源,如汞灯、 氙灯、金属卤化物灯等,另一类是自然光源,即太阳光。其中,汞灯是在光化学降解污染物的反应中应用最多的光源,它是通过电极两端放电产生自由电子,碰撞灯内的汞蒸气原子使其跃迁至高能级,处于激发状态的汞蒸气原子从高能级返回到低能级时,发出光辐射。由于灯中电极的存在,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光辐射利用率低、使用寿命短、外加电路复杂等;而采用太阳光作为光源受天气和阳光强度的影响较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微波激发惰性气体放电的微波无极紫外光源,解决现有光源辐射利用率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波无极紫外光源,包括套管、发光体、波导管和磁控管,所述套管为中空的套管,套管的两端密封连接有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发光体封装在套管的空腔内,所述波导管固定连接在套管的上端盖上,波导管的一端穿过上端盖伸入套管内,另一端露出套管外与磁控管连接,磁控管还与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磁控管产生的微波经波导管传递来激发发光体发出紫外光,它无需电极,因此可以完全避免普通光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其光辐射利用率高,在波长254nm处的发光强度可达188mW/cm2,比高压汞灯提高了近2倍,而且使用寿命长,可达20000小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管;11-上端盖;12-下端盖;13-支架;2-发光体;3-波导管;4-磁控管;5-冷却系统;6-进气管;7-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微波无极紫外光源,包括套管1、发光体2、波导管3和磁控管4,所述套管1为中空的石英套管,套管1的两端密封连接有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所述发光体2封装在套管1的空腔内。为了进一步固定发光体2,在套管1的内壁上设有支架13,发光体2固定在支架13上。
所述发光体2为紫外光发光体,通常是采用无极灯,灯管内填充发光气体和惰性气体及少量过渡金属,用以产生特定波长的紫外光。在套管1的上、下端盖11、12上分别密封连接有进气管6和出气管7,空气由进气管6进入套管1内,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转化为臭氧,然后通过出气管7排出。
所述波导管3固定连接在套管1的上端盖11上,波导管3的一端穿过上端盖11伸入套管1内,另一端露出套管1外与磁控管4连接,磁控管4还与电源连接。工作时,接通电源,使磁控管4产生微波,微波经波导管3传递到套管1内,激发发光体2发出紫外光。在磁控管4上设置有冷却系统5,冷却系统5采用水冷或风冷的形式,对磁控管4进行冷却,防止磁控管4工作时温度过高而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61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头自导通圆形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注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