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车门限位器及具有该汽车车门限位器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9413.2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7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高尚鹏;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C17/22 | 分类号: | E05C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赵爱军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门 限位器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器及具有该汽车车门限位器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限位器是连接车门与车身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主要起到定位车门、防止车门自动关上的作用。现有的汽车一般都采用类似气弹簧结构形式的限位器。为了满足使用性能要求,这种结构形式的限位器往往采用气、油两种混合体通过在缸体内部的运动实现尾门的开关限位控制。然而,这种气弹簧的内部结构复杂、缸体内气、油等介质易受天气等影响,往往会导致限位力不稳定,尾门开关过程中有异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操作过程中没有异响的汽车车门限位器及具有上述车门限位器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器,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限位盒以及拉杆,所述限位盒包括本体以及若干对限位块,所述本体上设有导引槽,所述每对限位块对称设置于导引槽的相对两侧,所述拉杆的一端可相对旋转的固定至车身上,另一端装设一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可相对滑动的装设于所述导引槽内,并通过所述限位块固定至导引槽内的不同位置,对应将车门相对车身打开成不同角度。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有三对,其中两对限位块设置于导引槽的中部,固定转动组件于所述导引槽的中部,对应将车门打开成45°,所述另外一对限位块设置于导引槽的末端,固定转动组件于导引槽的末端,对应将车门打开到最大角度。
优选的,所述导引槽的末端向一侧弯折延伸。
优选的,所述每一限位块均设置一抵持面,所述设置于导引槽中部的两对限位块相对设置,使得四抵持面相对设置,环绕抵持所述转动组件;所述设置于导引槽末端的限位块的抵持面朝向所述末端设置,将转动组件固定于导引槽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拉杆还包括杆臂以及设置于杆臂一端的固定销,所述拉杆通过固定销装设于车身上,所述转动组件设置于杆臂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轴、滚珠以及两垫片,所述转轴固定在杆臂上,两垫片平行固定于转轴上,所述滚珠环绕转轴周围设置,并夹设于两垫片之间,以通过垫片固定该滚珠,所述拉杆通过滚珠于导引槽内滑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转轴末端的套筒,所述套筒抵持并固定所述垫片。
优选的,所述限位器还包括六块弹性件,每一弹性件夹设于一限位块与本体壁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防尘罩,罩设于限位盒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汽车车门限位器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器通过多组限位块的抵持固定控制车门的开启角度,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而且限位不易受天气的干扰,性能更加稳定,也不会产生异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限位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车门限位器摘除防尘罩后的立体组装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汽车车门限位器的限位盒的主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汽车车门限位器的拉杆组件的立体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门限位器的立体分解图。该车门限位器包括限位盒10、拉杆30以及防尘罩50。所述限位盒10装设于车门上,所述拉杆30的一端可相对旋转的固定在车身上,另一端滑动装设于所述限位盒10内,从而通过该拉杆30与限位盒10配合固定所述车门相对车身的位置,且所述拉杆30于所述限位盒10内滑动至不同位置时,对应将车门相对车身打开成一对应的角度。所述防尘罩50罩设于限位盒10上,用于防止灰尘等杂质落入至限位盒10内。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述限位盒10包括本体11、贯穿设置于本体11上的导引槽13以及三对限位块15,所述本体11承载所述限位块15,所述导引槽13用于导引所述拉杆30的一端滑动,限位块15在所述拉杆30于导引槽13内滑动的过程中将所述拉杆30固定在至少两个不同位置,从而将所述车门打开成至少两个不同角度。
所述本体11为一长条形的托盘,具有一收容槽111,用于承载并收容所述限位块15。该本体11底部的相对两端还设置有两凸焊螺栓等固定件113,用于将该限位盒10固定于车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9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