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式近电报警安全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9357.2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9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1/00 | 分类号: | A42B1/00;A42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4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式近电 报警 安全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实施维护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振动可调式近电警安全帽。
背景技术
近电报警装置是根据所处位置的电场强弱判断是否处于安全距离并在危险距离下启动报警的装置,它一般由电力施工人员随身携带,对电力施工过程进行安全防护。近电报警装置通常包括有能够感知电场强度的感应器件以及可以接收感应器件感应信号并进行判断的控制的报警控制电路,报警控制电路启动报警的信号强度由感应器件的灵敏度决定,通常的近电报警装置的感应器件的灵敏度由整个电路的参数确定在一个固定值不再改变。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变电所等一些较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固定灵敏度的近电报警装置报警启动值并不能真正反映其与高压带电体之间的的距离,经常会频繁误报,使得施工人员无法有效使用。例如,同一灵敏度的110kV近电报警装置,在110kV设备附近,可能在A相下部离开带电体2m开始报警,但在B相离开带电体1.5m就开始报警,不能满足距离精确控制的要求。另外,近电报警装置通常佩带在施工人员的腕部等处,无法对高空的危险电场进行准确报警,携带也较不方便。
为此,CN101766355A公布了“可调式近电报警安全帽”(专利申请号200810242577.8),该方案将近电报警装置安置在安全帽上,使用时将人体高度最高的部位作为安全控制的基准,提高了电力施工的安全性;另外,由于设置了调节旋钮及电位器对近电报警装置感应到的信号强度进行调节,因此在每一个特定的使用环境下施工前均可以在安全距离临界点上对该环境对应的报警启动值进行设定,提高了近电报警的准确性。
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该专利所公布的安全帽,其在嘈杂的环境下使用时,施工人员常常听不到报警声,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式近电报警安全帽,它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对电力施工人员作近电提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式近电报警安全帽,它包括一个可佩带在头部的帽体,在所述帽体设置近电报警装置,所述近电报警装置由调节旋钮、电位器、控制器、感应器、振动器组成;所述调节旋钮安装在帽体上,其与电位器构成可调电位器;所述可调电位器、控制器和感应器依次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振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近电报警装置密封安装在帽体内上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节旋钮安装在帽体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调节感应器的灵敏度,避免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感应器错误反映施工人员与高压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控制器连接有振动器,通过振动的方式提醒施工人员,避免嘈杂的环境听不到报警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近电报警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1-帽体,2-近电报警装置,3-可调电位器,4-控制器,5-感应器,6-振动器,31-调节旋钮,32-电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式近电报警安全帽,包括一个可佩带在头部的帽体1,在所述帽体1设置近电报警装置2,所述近电报警装置2由调节旋钮31、电位器32、控制器4、感应器5、振动器6组成;所述调节旋钮31安装在帽体1上,其与电位器32构成可调电位器3;所述可调电位器3、控制器4和感应器5依次电连接;所述控制器4还连接有振动器6。
所述近电报警装置2密封安装在帽体1内上顶部。
所述调节旋钮31安装在帽体1右侧。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进入一个新的施工环境时,先进行近电报警启动值的设定,即将安全帽放置在安全距离的临界点上,然后通过调节旋钮改变感应信号的输入强度,使报警控制电路刚好能在此临界点上报警,设定完成后即可佩带作业,进入另一新的环境时需重复上述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未经河南省电力公司信阳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9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