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切角工艺的拉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9020.1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2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谢晖;陈惠滨;谢贵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汽模(湖南)汽车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角 工艺 拉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延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切角工艺的拉延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覆盖件形状复杂,成型难度大。其中某些覆盖件如左右纵梁连接板由于其形状存在较大的内凹部分(如图1,10表示坯料,11表示拉延切角线),在成型过程中内凹部分材料流动受限,压料面过大,易造成开裂等缺陷。常规做法是增加一套落料工序把多余角切掉,减小压料面;但工序的增加无疑增加了模具生产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拉延工序之前先将多余的板料边角切除,随后再进行拉延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又省去生产一套落料模的成本的带切角工艺的拉延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切角工艺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压边圈、凸模和下模座,在所述的压边圈上固定安装有切角下镶块,在所述的上模座上固定安装有切角上镶块,所述的切角上镶块的刃口高出所述的上模座的压料面。
所述的切角上镶块的刃口比所述的上模座的压料面高出3mm。
所述的压边圈上设有导柱,所述的上模座上设有与所述的导柱3对应导向的导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带切角工艺的拉延模具,机床上滑块下行带动上模座下行,下行过程中切角上镶块先与切角下镶块接触刃入,完成切角过程。运动过程中依靠导柱、导套导向保证模具刃入精度,板料边角切除后废料沿废料滑槽排出。上模座继续下行与压边圈接触并将板料压实。上模座与压边圈同时下行与凸模型面接触开始拉延过程,直到下死点完成拉延工序。机床上滑块上行带动上模座上行回位,气顶将压边圈顶起工人取走制件,工作完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于将切角工序与拉延工序集合于一套模具完成,在拉延工序之前先将多余的板料边角切除,随后再进行拉延工序。将原本需要两个工序才能完成的工作在拉延这一序就完成,在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又省去了生产一套落料模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某些覆盖件如左右纵梁连接板由于其形状存在较大的内凹部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压边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模具在工作初位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6是表示模具在开始切角位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7是表示模具在到达下死点位置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坯料10的拉延切角线11以外的坯料部分需要切除,减少压料面,提高拉延件成形性。凹模9安装在上模座5上,凸模6和气顶7安装在下模座8上,切角下镶块2安装固定在压边圈1上,切角上镶块4安装固定在上模座5上。切角上镶块4的刃口比上模座5的压料面高出3mm,压边圈1上设有导柱3,上模座5上设有与导柱3对应导向的导套12,保证切角精度。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机床上滑块下行带动上模座5及凹模9下行,下行过程中切角上镶块4先与切角下镶块2接触刃入,完成切角过程。运动过程中依靠导柱3、导套12导向保证模具刃入精度,板料边角切除后废料沿废料滑槽排出。上模座5继续下行与压边圈1接触并将板料压实。上模座5与压边圈1同时下行与下模座8上的凸模6型面接触开始拉延过程,直到下死点完成拉延工序。机床上滑块上行带动上模座5上行回位,下模座8上的气顶7将压边圈1顶起工人取走制件,工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将切角工序与拉延工序集合于一套模具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企业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汽模(湖南)汽车模具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汽模(湖南)汽车模具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9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