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径向支撑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4432.6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7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生;张智敏;张常青;翁爱光;高阳;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大力液压马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C2/22 | 分类号: | F03C2/22;F16H57/0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径向 支撑 轴阀配流 摆线 液压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摆线针轮组啮合副实现液压能向机械能转换的摆线液压马达,尤其是一种具有两个轴承支撑的承受径向力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属于液压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摆线液压马达既是常用的液压驱动装置,也是实现液压能转换成机能量的常用液压执行装置。摆线液压马达具有体积小、单位功率密度大、效率高、转速范围宽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类装置的基本结构是体壳或后盖上制有进液口和回流口,一端装有摆线针轮啮合副和配流机构,配流机构可以放置在摆线针轮啮合副前或后,一般在前(体壳一侧)为轴阀配流,在后(后盖一侧)为平面配流,另一端装有输出轴。摆线针轮啮合副的转子通过内花键与联动轴一端的外齿轮啮合,联动轴的另一端与输出轴传动衔接。工作时,配流机构使进液口与摆线针轮副的扩展啮合腔连通,并使摆线针轮副的收缩腔与回流口连通。结果,压力液体从进液口进入体壳或后盖后,进入摆线针轮啮合副形成的扩展啮合腔,使其容积不断扩大,同时摆线针轮啮合副形成的收缩啮合腔中液体则从回流口回流;在此过程中,摆线针轮啮合副的转子被扩展啮合腔与收缩啮合腔的压力差驱使旋转,并将此转动通过联动轴传递到输出轴输出,从而实现液压能向机械能的转换。与此同时,配流机构(轴阀)也被联动轴带动旋转,周而复始的不断切换连通状态,使转换过程得以延续下去。这样,马达就可以连续的输出扭矩。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CN200820035921.1所述结构的轴承安装轴径与配流轴径分离的传统结构,其分离结构可以解决配流轴径和轴承安装轴径的独立的高精度加工尺寸要求和位置要求,依靠定位销的结构解决了配流轴径和轴承安装轴径组装的高精度要求,但定位销的加工与装配精度反过来又会影响配流精度问题。
具有轴承结构支撑的轴阀配流的摆线液压马达在国内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申请人生产的BM2、BM3产品),应用的工况也越来越广泛,使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需要更加优越的马达。随着加工设备精度的提高,可以对现有马达结构进行重新创新,进一步提高马达的配流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并且能够承受大径向力的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并且降低轴阀配流马达的轴和孔的结构复杂程度,使液压马达的加工、装配的工艺性俱佳,提高其性价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申请人通过对排量160-630毫升/转中型偏大排量摆线液压马达的结构分析,尤其是具有轴阀配流结构摆线齿轮副液压马达整体结构布局的研究,找出其承受径向力的薄弱环节,在保持现有整体马达(如申请人生产的BM2、BM3)外形安装尺寸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以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阀配流摆线液压马达,一端为制有进液口和回流口的体壳,另一端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摆线针轮副;所述体壳一端装有外端延伸出去的输出轴,中部装有两端分别与所述输出轴内端以及转子内花键啮合的联动轴;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输出轴的前端安装承受径向力轴承,所述轴承为两个单列深沟球轴承,轴承外圈一端抵靠在前盖上,另一端抵靠在体壳的台阶孔上,轴承内圈一端抵靠在输出轴轴肩上,另一端由轴用挡圈固定。
所述的轴承外圈与体壳的安装孔采用一种较松的配合,所述的配合采用过渡配合,从过盈量0.01mm到间隙0.015mm。
所述的输出轴的轴承安装一端和输出轴的配流轴径为一体,输出轴的轴径和体壳的台阶孔配流孔径的配合间隙控制在0.012mm~0.026mm。
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的完善是:输出轴的配流机构环形槽前后两部分至少开有一个细小的环槽。
以上技术方案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的前盖为台阶状,轴承抵靠面的内部台阶安装了骨架旋转轴封,轴承抵靠面的另一端安装有骨架防尘圈,轴承抵靠面的外部为外台阶状,外台阶与轴承外圈名义尺寸一致,两者相配的体壳孔一样的,有利于加工,外台阶上具有一个环槽,环槽内部安装一密封圈进行密封,外台阶与轴承外圈安装孔的间隙控制在0.05mm~0.12mm之间,最佳为0.08mm。
与现有技术的摆线马达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改进结构后马达能够承受大径向力,同时也可承受一定的轴向力,且加工、装配均十分方便,可以扩大马达的应用范围,其结构有利于减少客户额外的卸载机构,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大力液压马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镇江大力液压马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4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热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起动保护电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F03C 液体驱动的变容式发动机
F03C2-00 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F03C2-02 .弧形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圆弧形传送运动,每一元件具有相同齿数或相同数量的齿的等同物
F03C2-08 . 相互啮合式的,即各配合工作元件的啮合与齿轮传动相似
F03C2-22 .内轴式的,配合工作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同方向的运动,或配合工作元件中的1个元件是固定的,内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较多的齿或齿的等同物
F03C2-24 .反啮合式的,即各配合运转元件在啮合处具有相反方向的运动
F03C2-30 .具有F03C 2/02,F03C 2/08,F03C 2/22,F03C 2/24各组中两个或多个组所包含的特点,或具有这些组中的1个组所包含的与配合工作元件之间的其他形式的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