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翻身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3879.1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兆喜;孙解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身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身架。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和各种公路、铁路、燃气、电力、取排水隧道等工程的迅猛发展,对各类隧道工程用的钢筋混凝土管片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管片为瓦片状,每块重约4吨,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工艺的需要要进行90度或180度的翻身,并在翻身后将管片从生产车间转移到生产车间外的露天修补区,以方便起重机搬运管片。
请参照图1,目前管片的翻身吊运工艺包括:利用桥吊15将管片钢模14上已经拆模的管片13吊起,并运送到翻身架16上;利用翻身架16将管片13翻身后,再用桥吊15将管片13吊运至横移小车17上;生产车间11与露天修补区12之间设有轨道18,横移小车17在轨道18上移动并将管片13运送到露天修补区12,起重机19搬运管片13,完成整个翻身吊运工艺。
如图2所示,现有的翻身架16包括翻身架主体、油缸161以及油泵162;所述翻转架主体包括底座163,支架164以及翻转架165,其中,所述支架164与所述底座163和翻转架165相连,所述油缸161设置在所述底座163上,所述油缸161的顶部与所述翻转架165铰接,所述油泵162与所述油缸161连通。桥吊15运送管片13到翻转架165上,接着,油泵162带动油缸161工作,控制翻转架165翻转,确保管片13准确翻转,完成后,桥吊15吊起管片13并将其移至横移小车17上。
但是,由于现有的管片翻身吊运工艺中,翻身架16是固定设置在生产车间11内,横移小车17必须要等管片13翻身吊运完成后才能移动,在很大程度上减慢了管片的吊运时间;同时,在管片13的整个翻身吊运过程中,管片13的起吊时间过长,起吊次数过多,因而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对管片生产企业而言,如何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产量,成为眼下最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架,能够有效缩短管片的吊运时间,同时大幅缩短管片的起吊次数,提高管片翻身吊运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架,包括翻身架主体、油缸、油泵和滑轮机构,其中,所述油缸和油泵均设置在所述翻身架主体上,所述油缸与所述油泵连通,所述滑轮机构设置在所述翻身架主体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翻身架主体包括底座、支架以及翻转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翻转架分别与所述油缸的顶部及支架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滑轮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一端的主动轮机构,及设置在所述底座另一端的被动轮机构;其中,所述主动轮机构包括滑轮、齿轮、减速箱及三相异步电机,所述齿轮分别与所述滑轮和减速箱相连,所述减速箱与所述三相异步电机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三相异步电机外设有电机保护罩,且所述滑轮的周围设有与所述电机保护罩相连的钢板外壳,所述电机保护罩和钢板外壳均与所述底座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油泵上设有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内设有急停按钮。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保护罩上设有限位开关按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翻身架的翻身架主体两端设有滑轮机构。所述滑轮机构能够在轨道上行驶,使翻身架在对管片翻身的同时在轨道上移动。因此,在生产车间中,桥吊可以将管片钢模上已经拆模的管片吊起,直接放置到所述翻身架上,工作人员启动翻身架,使管片在进行翻身的同时,翻身架在轨道上运动,当翻身架从生产车间到达露天修补区停止时,管片完成翻身,可以立即通过起重机搬运。这样,所述翻身架能够同时完成管片的翻身和运送功能,减少了管片翻身吊运工艺中的起吊次数,有效缩短了管片的吊运时间,提高了管片翻身吊运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片翻身吊运工艺的工作场地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翻身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翻身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4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主动轮机构的俯视和左视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主动轮机构中的主电路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主动轮机构中的带电气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管片翻身吊运工艺的工作场地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38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