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发动机飞轮壳的浇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3595.2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9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沈士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苏新轴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7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发动机 飞轮 浇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飞轮壳的浇注系统,属于浇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的飞轮壳连接着发动机机体和离合器,它不但承担离合器和变速器的部分重量,还保持齿轮、离合器和飞轮,它是汽车发动机重要的基础件,为了减轻整个发动机的重量,飞轮壳的壁厚又薄。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前置后驱的载货汽车,常出现飞轮壳裂损现象。其裂损部位大部分位于固定启动机的螺纹孔处、飞轮壳上壁分型面处以及飞轮壳与机体连接螺孔处。现在市场上正常飞轮壳的材质为HT250,也部分飞轮壳是球铁件,但球铁生产成品率很低,主要铸造缺陷是表面缩凹和铸件内部有缩孔等。为了解决这些质量问题,设计了一种无冒口的用于汽车发动机飞轮壳的浇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飞轮壳的浇注系统,它是无冒口式,克服了有冒口式的浇注系统对于大件导致的表面缩凹以及铸件内部有缩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飞轮壳的浇注系统,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浇注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内浇道的浇注口与飞轮壳模具内腔相通,还包括多个出气针,出气针的进气口位于飞轮壳模具内腔中形成飞轮壳离合器装配面的部位的周边,出气针的出气口与大气相通。
进一步,所述的横浇道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横浇道共用一个进口,四个横浇道通过该进口与直浇道密封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的横浇道与直浇道之间设置有过滤网。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采用无冒口式,无冒口式的浇注系统对于大型件的浇注效果来说比有冒口式的好,只要浇注工艺把握好,如果汽车发动机飞轮壳采用冷冒口,铁水先进入铸件型腔,加热型腔、温度降低后,再由铸件型腔进入冒口,因而后者温度始终低于铸件,这种冒口由于其铁水先加热型腔,使型腔过热,冒口本身早于铸件凝固,不但不能起补缩作用,反而从铸件抽吸铁水,使铸件产生缩松、缩孔,无冒口式的浇注系统用在大型件上时,泥芯膨胀起到很大的补缩作用,不需要冒口来进行补缩,克服了表面缩凹以及铸件内部有缩孔的问题,出气针用于出气,与大气相通;过滤网能够用于过滤掉金属液中的杂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发动机飞轮壳的浇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气针安装位置图;
图3中的双点划线部分为飞轮壳模具内腔形成的飞轮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飞轮壳的浇注系统,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浇注杯1、直浇道2、横浇道3、内浇道4,内浇道4的浇注口与飞轮壳模具内腔相通,还包括四个出气针5,出气针5的进气口位于飞轮壳模具内腔中形成飞轮壳离合器装配面6的部位的周边,出气针5的出气口与大气相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浇道与四个横浇道的连接方式,横浇道3设置有四个,并且四个横浇道3共用一个进口,四个横浇道3通过该进口与直浇道2密封连接。
为了能够用于过滤掉金属液中的杂质,横浇道3与直浇道2之间设置有过滤网。
出气针5也可以为其他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无冒口式的浇注系统用在大型件上时,泥芯膨胀起到很大的补缩作用,不需要冒口来进行补缩,克服了表面缩凹以及铸件内部有缩孔的问题,出气针用于出气,与大气相通。如果汽车发动机飞轮壳采用冷冒口,铁水先进入铸件型腔,加热型腔、温度降低后,再由铸件型腔进入冒口,因而后者温度始终低于铸件,这种冒口由于其铁水先加热型腔,使型腔过热,冒口本身早于铸件凝固,不但不能起补缩作用,反而从铸件抽吸铁水,使铸件产生缩松、缩孔。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苏新轴座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苏新轴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3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炉炉前铁水包出铁随流孕育装置
- 下一篇:螺丝型电解电容器油压冲孔铆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