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熔接点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3030.4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0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阳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诺仪器(威海)有限公司;(株)韩国一诺仪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6/255 | 分类号: | G02B6/255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熔接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光纤熔接点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领域,光纤传输具有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损耗低、不受电磁干扰、光缆直径小,质量轻等优点,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需要,避免光在传输时自身的传输损耗,通常采用光纤和光缆进行续接,在续接的过程中,通常对光纤熔接点实行热缩管胶化封装,其不足是:由于热缩管橡胶材料长期暴露于露天室外,极易风化变质,导致光纤接续部位的抗拉强度渐弱,从而发生故障,缩短了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费用,为此,很多生产厂家针对此技术进行了改善。
如:上海光特通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11年1月18日申请的名称为一种新型熔接保护器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虽然解决了热缩管裸露在外的弊端,但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现场操作繁琐,安装时间长。
北京市电力公司在2011年7月27日申请了一种光纤接续收容保护装置及其安装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光纤接续、配线平面盘绕式光纤接续收容保护装置不能满足在狭窄空间安装的要求,以及满足抗拉和密封性要求,其优点是:达到抗拉强度要求,其不足是:结构复杂,现场操作繁琐、密封性差,安装时间长。
北京品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7月16日申请了一种光纤熔接点保护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和2009年11月13日申请一种液压封装式光纤熔接点保护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洪福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在2010年1月21申请了一种光纤保护装置的发明专利,这几种专利的不足是零件多、安装繁琐、成本高。
北京蔚蓝仕科技有限公司在2010年7月2号申请了一种光纤熔接保护器及保护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的优点是在光纤传输、光纤通讯、光纤传感丁技术有效的实现对光纤接续过程中的节点保护,其不足是:制作繁琐,生产成本高,使用不方便。
江西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在2009年10月20申请了一种光纤熔接配线一体化单元盘的熔纤接头保护模块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的不足是:一是抗拉强度低,二是上盖和下盖虽然能够保护熔纤热熔套管,但上盖和下盖的边沿容易磨损光纤的表面,造成光纤的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抗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的光纤熔接点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纤熔接点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扣体和下扣体,上扣体扣在下扣体上,使上扣体和下扣体之间形成包容空腔,光纤熔接点设在包容空腔中,保护光纤熔接点的热缩套管,延长接续光纤的使用寿命,所述上扣体是由上盖板、两个外侧板和两个上定位板组成,所述下扣体是由下盖板、两个内侧板和两个下定位板组成,上盖板下端面两侧分别与外侧板交叉固定连接,两端分别与上定位板交叉固定连接,下盖板上端面两侧分别与内侧板交叉固定连接,两端分别与下定位板交叉固定连接,且内侧板与外侧板相抵触,下定位板与上定位板相抵触,上定位板上设有上线缆卡槽,下定位板上设有下线缆卡槽,上线缆卡槽和下线缆卡槽形成光纤定位孔,以利于加强光纤熔接点部位的抗拉强度,两个外侧板上分别设有锁紧通孔,两个内侧板两端对应锁紧通孔分别设有凸起,凸起横向向外呈弧形鼓起,以方便上扣体与下扣体的安装,凸起与锁紧通孔相配合,下扣体经内侧板外端的凸起穿入外侧板上的锁紧通孔与上扣体两端的外侧板相抵触,达到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保护性能高、抗拉强度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定位板上的上线缆卡槽和下定位板上的下线缆卡槽的宽度a在1.6-1.9mm,达到固定线缆,提高光纤熔接点抗拉强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抗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扣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扣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扣体1,下扣体2,上盖板3,外侧板4、5,上定位板6、7,下盖板8,内侧板9、10,下定位板11、12,凸起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诺仪器(威海)有限公司;(株)韩国一诺仪器株式会社,未经一诺仪器(威海)有限公司;(株)韩国一诺仪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30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