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多重功能的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2207.9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0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飞 |
主分类号: | A43B13/20 | 分类号: | A43B1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重 功能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呼吸、防水、弹力抗震以及活性炭抗菌防臭多重功能的鞋底。
背景技术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
但是,现有市场上销售的鞋底存在以下问题:1、在行走时的稳定性不好,容易移位变形,鞋底耐折耐久性不强。2、抗震性能、防水性能以及透气性能不佳,人脚容易产生不适感。3、现有鞋底透气性差,导致鞋底异味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多重功能的鞋底,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现有鞋底在行走时的稳定性不好,容易移位变形,鞋底耐折耐久性不强。(2)现有鞋底抗震性能、防水性能以及透气性能不佳,人脚容易产生不适感。(3)现有鞋底透气性差,导致鞋底异味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具有多重功能的鞋底,包括大底(1)和中垫底(2),在大底(1)上设有多个凹部(11)、多个凸部(13)和多个透气孔(12),在中垫底(2)上也设有多个凹部、多个凸部和多个透气孔,大底(1)和中垫底(2)结合形成凹凸体空间,其特征在于:凹凸体空间存在两个换气端,其中一个换气端通过大底(1)上的透气孔(12)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另一个换气端通过气囊和阀门气嘴(3)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
进一步,所述气囊设置在大底(1)的气囊安放位置(15),气囊存在两个气口,其中一个气口与阀门气嘴(3)连接,另外一个气口与凹凸体空间连通。
进一步,所述气囊包括海绵层与活性炭层。
进一步,阀门气嘴(3)设置在大底(1)的阀门气嘴安放位置(14)上,阀门气嘴(3)包括壳体(31)、通气通道(32)以及阀球(33),通气通道(32)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通气通道(32)的另一端与气囊的一个气口连通,阀球(33)位于通气通道(32)中。
进一步,中垫底(2)主体材质为纤维。
进一步,大底(1)和中垫底(2)结合形成的凹凸体空间材质为高弹力橡胶。
该具有多重功能的鞋底与现有鞋底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大底与中底结合形成凹凸体空间,凹凸结构连接使得鞋底在行走过程时更加具有稳定性,且不易移位变形,还可以增强了鞋底的耐折耐久性。
(2)本实用新型由于大底和中垫底结合形成的凹凸体空间材质为高弹力橡胶,使得鞋底还具备了弹力抗震功能。
(3)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大底与中底结合形成凹凸体空间,并且凹凸体空间存在两个换气端,使得整个鞋底在踩脚时空气水分可以向下排出,在抬脚时新鲜空气吸入可以吸入,因而鞋底具有了防水呼吸功能。
(4)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垫底主体材质为纤维,纤维中垫更加提升了透气性,与其它同类功能性比透气防臭性更强。
(5)本实用新型由于气囊内采用海绵与活性炭组成,具有很好的抗震,除臭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大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大底和中垫底组合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阀门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大底;11-凹部;12-透气孔;13-凸部;14-阀门气嘴安放位置;15-气囊安放位置;2-中垫底;3-阀门气嘴;31-壳体;32-通气通道;33-阀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大底1上设有多个凹部11、多个凸部13和多个透气孔12,其中多个透气孔12位于凹部11和凸部13之中。在大底1的根部设置阀门气嘴安放位置14和气囊安放位置15。
如图2所示,中垫底2位于大底1的上方,在中垫底2上也设有多个凹部、多个凸部和多个透气孔,其中多个透气孔也位于凹部和凸部之中。大底1和中垫底2结合形成凹凸体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飞,未经王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22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铁磁非晶合金带材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