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变七孔笛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1014.1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1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雪;刘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10D7/02 | 分类号: | G10D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兵 |
地址: | 20023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可变 七孔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管乐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可变七孔笛。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六孔笛”(本说明书所述“六孔”、“七孔”等均为指孔)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当今普遍地流行着,成为中国民族民间乐器中最为质朴的经典之器。中国传统竹笛的这种“六孔”之制,实际上已流传了千百年,几乎一直保持不变(只是近现代由匀孔易为非匀孔)。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始,就有不少人对这一管乐器进行过加孔、加键,增长、缩短等各种各样的改革试验,但都无法取代传统的六孔之制。
迄今为止,对传统六孔笛进行加孔改制的现有各种样式,诸如“十孔笛”、“九孔笛”、“八孔笛”和“七孔笛”等。其中所见“七孔笛”的主要形制有两种:一是在传统六孔的上把第六音孔的上方背面增设一个附加音孔,以方便筒音的滑音及宫调的翻奏;二是在传统六孔下把的第一音孔与第二音孔之间增设一个附加音孔,以方便半音和转调的演奏,多见于大低音笛。上述所有这些改制(包括十孔笛、九孔笛等)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并不改变六孔笛的笛尾开设基音孔和助音孔的结构特征,也不能拓宽传统六孔笛的实际演奏音域,只是为某些转调或指法带来了些许方便,对传统六孔笛的结构和演奏性能并没有本质上的突破,意义不大;此外,由于附加音孔的增设,对传统指法影响较大,得不偿失,从而不能取代或动摇普遍流传的传统六孔笛。
授权公告号为CN100541608C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七孔笛,该七孔笛包括吹孔、膜孔、第一至第六音孔或指孔,该七孔笛包括一位于管尾的附加孔,所述附加孔设于笛身管尾端与第一音孔之间。该七孔笛通过下把附加一个侧孔以取代原有的基音孔和助音孔的办法,使传统竹笛的音域得以扩大。但是在演奏实践的应用中,这种笛尾“侧孔”的开设是固定位置的,而按闭“侧孔”的小指长短则因人而异;另外,中国竹笛的演奏又有向左、向右两种不同的持势,笛尾的“侧孔”只能固定开设在一边,难以适应左、右不同的持奏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变七孔笛,该可变七孔笛通过插筒式活动笛尾来巧妙地解决实际演奏中存在的问题,使这一新型吹管乐器更具有实用性和可变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新型可变七孔笛包括笛子主管,在所述笛子主管上依次设有吹孔、膜孔、第六至第一音孔或指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笛子主管靠近第一音孔的侧端面上设有插头;还设有一尾管,在所述尾管上相匹配地设有一套筒;所述尾管通过该套筒插头结构连接在所述笛子主管上;在所述尾管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附加孔。
所述尾管为小三度笛尾管,所述附加孔为由小指操控的小三度侧位孔;所述小三度侧位孔距离所述小三度笛尾管的管尾端的长度约为管尾端与第一音孔之间长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尾管为大二度笛尾管,所述附加孔为由小指操控的大二度侧位孔。
所述尾管为六孔笛尾管,所述附加孔为四个上下出音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新型可变七孔笛的改制技术主要体现在笛身的尾部,即将附加“附加孔”的尾管与笛子主管截为两节,采用插筒式的活动两接头结构。这样,尾管的附加孔即可自由的旋转,藉此可以巧妙地通过尾管的旋转来改变附加孔的左右位置,以适应左、右不同持势的演奏者;此外,这样的设置,还可以根据演奏者各自小指长短的差别之需,自由地调节附加孔的角度,以便于自如地把持。
2、本实用新型新型可变七孔笛还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对尾管作不同形制的更换。如:拔下“七孔笛”的尾管,插上带有四个前后出音孔的尾管,即可还原为传统的“六孔笛”形制;而“七孔笛”本身的尾管亦可有大二度乃至小二度的长短不同形制的设计,视所演奏的各种不同乐曲风格的需要而更换,巧妙地实现了中国竹笛形制的变革和演奏艺术的拓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新型可变七孔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笛子主管,21.小三度笛尾管,22.大二度笛尾管,23.六孔笛尾管,3.吹孔,4.膜孔,5.音孔,51.第一音孔,52.第二音孔,56.第六音孔,6.插头,7.套筒,81.小三度侧位孔,82.大二度侧位孔,83.出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师范大学,未经上海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10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影像处理设备的机箱
- 下一篇:立体广告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