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导流口玻璃瓶胆的暖水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50532.1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1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崔华;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华 |
主分类号: | A47J41/00 | 分类号: | A47J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北方***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玻璃 瓶胆 暖水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具体地说,是一种能防止倒水时、滴漏水的暖水瓶。
背景技术
暖水瓶又称为热水瓶、暖水壶,或简称为暖瓶、暖壶、水瓶,是一种人们日常必备的生活用品。目前大多数的暖水瓶为防止在倒水时,出现滴、漏现象,主要靠在其外壳与瓶胆的瓶口之间,设置一橡胶圈来密封,但由于经常接触开水和高温,随着橡胶圈的老化、变形以及内胆的位置移动,往往导致橡胶圈不密封,滴漏水现象还是经常出现。在每次倒水后,就会有不少的水会顺着缝隙、沿瓶胆的侧面或暖水瓶外壳流下、进入与瓶壳底部连接的瓶胆的胆托,并从胆托底部流到桌面或地面,形成一滩积水,不得不再次清理、擦拭,令人十分的烦恼。若在高档场所或会客时,出现上述情况,则会十分的尴尬。这样既浪费水,也会带来麻烦:比如在地砖地面,一有积水,就容易打滑、引起摔倒,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若是积水滴到地板、地毯上,长期这样,很容易引起地板变形和地毯发霉。
对此,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在暖水瓶壳体内设置一集水腔,或在暖水瓶瓶口处外接漏斗状瓶嘴这两种方法。但这样一来,使暖水瓶的结构趋于复杂,如采用集水腔后,会增加瓶体的高度和体积,待水积满后还需要将积水倒掉;在暖水瓶瓶口处采用漏斗状瓶嘴后,经长期使用,这种漏斗状瓶嘴和橡胶圈一样,还是会老化、变形,产生滴、漏水现象。
另外,暖水瓶若采用塑料口、橡胶圈,这些有害物质接触热水后会产生分解,这些物质溶入水中,若再回流到瓶胆内,被人长期饮用后,也有害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了一种倒水时不易滴漏的新型暖水瓶,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暖水瓶滴、漏水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导流口玻璃瓶胆的暖水瓶,包括暖水瓶外壳、玻璃瓶胆、瓶塞和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暖水瓶外壳上,所述玻璃瓶胆放置在暖水瓶外壳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瓶胆的瓶口设有一导流口,该导流口与所述玻璃瓶胆为一体结构,所以不会出现以往采用橡胶、塑料等材质,待其老化后,容易造成结构松动、密封度下降,导致倒水时滴、漏,影响使用的情况。
另外,该导流口的高度最好低于瓶胆瓶口的其他位置,以便从暖水瓶里向外倒水时,更容易集中水流、不易外溅。
上述玻璃瓶胆,其瓶口安置的高度高于或等于暖水瓶外壳瓶口的高度,以防止在倒水的过程中,水进入到暖水瓶外壳的内壁中,造成滴、漏水现象。
所述瓶胆导流口位置的玻璃中空部为薄型设计,通常会比现有瓶口的中空部省去2mm以上,且该导流口位置的内、外壁边缘之间没有弧度。这样能防止在倒水的过程中,水流顺着瓶口流到玻璃瓶胆的外壁,造成滴、漏水现象。
优选地,所述暖水瓶外壳的上端部还设有一瓶盖装置,以防止灰尘、蚊虫等污染暖水瓶的瓶口,更加卫生。
优选地,所述暖水瓶外壳上端部对应瓶胆导流口的位置,设计成与该导流口一致的形状,两者的曲线之间通常呈平行状态,从而起到保护该导流口的作用,防止该玻璃瓶胆导流口受到其他物品的碰撞而受到损坏。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种带导流口玻璃瓶胆的暖水瓶,由于在所述暖水瓶瓶胆的瓶口设置了一导流口,并将瓶胆瓶口的高度设置为高于或等于暖水瓶外壳的高度,有效避免了倒水时滴、漏水,弄湿放置热水瓶的桌面或地面的情况,保持环境整洁,同时省去了人们需要经常擦拭所漏积水的麻烦和时间,并能避免流经了塑料、橡胶的水再次回流到瓶胆里面,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寿命长,使用时更加方便、卫生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暖水瓶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瓶胆瓶口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瓶胆瓶口的俯视图。
图中标识如下:
1、外壳; 2、瓶胆;
3、瓶盖; 4、瓶塞;
5、把手; 6、底座;
7、胆托; 8、导流口;
9、外壳上对应导流口的位置。
具体实施例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将更加充分地理解并认识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暖水瓶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华,未经崔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505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