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动直线导轨副综合精度及性能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9690.5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4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梁医;冯虎田;韩军;殷爱华;陶卫军;李春梅;王禹林;蔡理;欧屹;祖莉;周保安;曹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2 | 分类号: | G01M13/02;G01L1/00;G01B1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动 直线导轨 综合 精度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导轨测试领域,特别是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综合精度及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滚动直线导轨副主要由导轨、滑块和滚动体组成,在机械传动中起到运动部件的承载及导向作用。滚动直线导轨副由于具有定位精度高,摩擦力小,运动平稳,能提高机床和机械的工作效率,运动精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精密数控设备的关键基础部件之一。
滚动直线导轨副的综合精度和性能主要包括垂直、水平行走平行度、滚转角、偏摆角、俯仰角等行走精度指标,振动、噪音、温升及高速性能等特性指标,其精度的高低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导轨副的使用寿命和机床的加工精度。目前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各种精度测量及特性测量均需要专门的测试装置进行逐个测量,因此测试操作麻烦,劳动强度大,测量效率低。
中国专利ZL200810051009.x提出了一种动态测量导轨直线度的方法。解决的技术方案为:将被检组件置于光学测量平台左半部,自准直仪及信号接收与数据处理系统置于右半部。测量时,直线电机组件带动滑块同步沿导轨移动,滑块上装有平面反射镜,它反射自准直仪中射出的平行光到光管目镜的视场,滑块及平面反射镜移动时,利用微处理器判断平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十字线相对位移量的变化,实现对导轨直线度测量。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被测导轨是安装在基座上的,而作为测量基准的自准直仪是安装在光学测量平台上的,当滑块移动时测得的偏差既包括了导轨副误差也包括了基座的制造及安装误差,因此测试的数据不够准确。另一方面,该测试台无法测量水平行走平行度及滚转角、偏摆角、俯仰角等其它精度指标。
中国专利CN201120104637.7和CN201110090329.8提出了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综合精度检测仪。解决的技术方案为:在机架上放置用于夹装滚动直线导轨副的平台,平台上滑动安装有龙门架,其上吊装有5个非接触式测头,测头分别对应被测导轨副的滑块侧面、上表面左、中、右位置和平台的上表面。龙门架上装有与被测导轨副的导轨侧面接触的定位杆。该装置可测导轨副宽度偏差、高度偏差、滑块上表面相对于导轨底面的平行度及导轨在全长上的扭曲等。该专利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当推动龙门架进行测试时,两个滑动导轨间的高度偏差会引起横杆的歪斜,横杆歪斜会造成其上测头的测量数据不真实;第二,该综合精度检测仪的5个测头无法测出导轨副的俯仰角误差。
中国专利200910183463.5提出了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摩擦力动态检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应用伺服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通过S型拉力传感器拖动导轨副滑块匀速运行,此刻驱动力等于导轨副的动摩擦力,即拉力传感器测到的数据就是导轨副的动摩擦力。该专利中的检测装置,其传动原理是由伺服电机通过丝杠带动螺母运动,螺母推动滑块运动。由于丝杠带动螺母的速度无法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不能测量高速运动状态下的导轨副中的摩擦力。
陶正苏、印向红、蔡小峰在文章《一种直线滚动导轨综合测试仪的研制》中公开了一种滚动直线导轨综合测试仪。该测量仪只能测得滑块顶面相对于导轨基准底面的平行度和导轨侧面对滑块同侧侧面的平行度两种,无法测量导轨副的俯仰角、滚转角和偏摆角。另一方面,由于该测试仪器用钢丝绳牵引滑块运动来测直线导轨的摩擦力,钢丝绳本身具有的弹性会导致测力不准确。
熊军在《滚动直线导轨副摩擦力及运动精度动态综合检测原理及方法研究》公开了一种滚动直线导轨副精度及摩擦力动态综合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中使用丝杠带动滑块运动,丝杠用步进电机驱动。该测量方法的缺点在于摩擦力导致滑块的速度有波动,而步进电机没有反馈控制,不能实现滑块匀速控制,因此该测得的摩擦力不够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测试导轨副在高速下的各种性能参数,且减振效果好、几何精度高、精度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滚动直线导轨副综合精度及性能测试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96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