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救生舱的风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8960.0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8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湘;王胜初;卢建伟;蒋莹;龙文彬;蒋尊涛;王利辉;伍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煤矿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B01D53/18;F04D25/16;F04D25/08;F03G5/04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001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救生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救生设备领域,特指一种用于救生舱的风机组。
背景技术
救生舱是一种具有抗压、隔热功能以及与外界环境隔离并能提供基本生存条件的紧急避险设备。当矿井发生事故时,矿工在无法逃出矿井的情况下可快速进入救生舱避险或等待救援。救生舱一般必须具备喷淋气筛,氧气供给,有毒有害气体处理以及降温除湿、舱内空气循环、环境监控等功能。
目前国内的救生舱大多使用三套独立的风机来分别完成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调节和空气循环功能,成本较高;其次,风机全靠电源提供能量,当电源能量耗尽时,风机无法运转,导致空调失效,故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的用于救生舱的风机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救生舱的风机组,包括敞口的风机箱以及装设于风机箱内的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与救生舱的蓄冰箱相连,所述第二风机与救生舱的循环管道相连,所述风机箱的敞口处设有有害气体吸收剂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均设有调速控制器。
所述第一风机的转轴通过离合器与一人工驱动装置相连。
所述人工驱动装置包括相连接的链轮机构和脚踏机构,所述链轮机构与所述离合器的一端相连。
所述有害气体吸收剂床包括一氧化碳吸收剂床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套风机与有害气体吸收剂床的配合作用即可实现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调节以及空气循环功能,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
2、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设一套人工驱动装置与第一风机相连,当风机电源耗尽时,可采用人工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从而提高了救生舱内人员的生存保障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第一风机;2、第二风机;3、风机箱;31、敞口处;4、有害气体吸收剂床;41、一氧化碳吸收剂床;42、二氧化碳吸收剂床;5、离合器;6、链轮机构;7、脚踏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救生舱的风机组,包括上部敞口的风机箱3以及装设于风机箱3内的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第一风机1与救生舱的蓄冰箱相连,用于调节救生舱内的温度和湿度;第二风机2与救生舱的循环管道相连,用于救生舱内空气循环。风机箱3的敞口处31设有有害气体吸收剂床4,用于配合风机进行有害气体处理。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均设有调速控制器,可用于调节风机的流量指标。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的转轴通过离合器5与一人工驱动装置相连,人工驱动装置包括相连接的链轮机构6和脚踏机构7,链轮机构6与离合器5的一端相连。当风机电源耗尽时,可闭合离合器5,利用救生舱内的人员操作脚踏机构7来带动风机运转,从而提高救生舱内人员的生存保障度。
本实施例中,有害气体吸收剂床4包括一氧化碳吸收剂床41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床42,二氧化碳吸收剂床42密封放在风机箱3上的敞口处31;当需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时,将一氧化碳吸收剂床41密封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剂床42上。
工作原理:二氧化碳吸收剂床42始终放置在风机箱3上的敞口处31,当需要降温时,开动第一风机1;当需要进行救生舱内空气循环时,开动第二风机2,并关闭第一风机1;当需要去除有毒有害气体时,将一氧化碳吸收剂床41放到二氧化碳吸收剂床42上。第一风机1、第二风机2通过舱内备用工具可互换。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煤矿安全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煤矿安全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89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