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透气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8375.0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0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姚森;丁万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滔(清远)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3/00 | 分类号: | D06B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新林 |
地址: | 513400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气 电子 玻璃纤维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特别是一种低透气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决定电子产品性能的PCB板则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是制造PCB板的重要原材料,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性能好坏决定了PCB板的品质好坏,而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性能的好坏跟经纬纱间隙和透气性有关,经纬纱间隙越小,玻璃纤维布透气率则越小,说明玻璃纤维布的纱束就打得散,玻璃纤维布在含浸树脂的时候,含浸性越好,抗拉力就越高。
目前玻璃纤维布的生产制造方式基本都是经过整经、上浆、并经、织造、脱浆、表面偶联剂处理,然后得到成品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由于经纱上浆后截面呈圆形,经纱的纤维之间抱合较紧,透气性偏高,因此形成的玻璃纤维布在后续的含浸树脂时,树脂不易完全渗透纱线内部的纤维之间。所以,做成线路板以后,会因纱线中纤维与纤维之间有空隙而导致铜离子迁移,把本身禁止连通的两个铜孔接通,形成线路板通电短路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线路板的正常制作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透气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生产装置,通过该装置将经纱压扁,使制得的玻璃纤维布透气率降低,提高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电绝缘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透气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生产装置,包括烘房和设置于烘房经纱入口处的浆槽,所述烘房的经纱出口处还设置有一扁平压纱机构,该扁平压纱机构由支架、固定安装在支架上端的上罗拉和活动设置在支架上与上罗拉平行并可沿支架上下移动的下罗拉构成。
优选地,所述上罗拉是硬度为70~90度的橡胶罗拉。
优选地,所述下罗拉是外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的不锈钢罗拉。
优选地,所述下罗拉与气缸连接,通过气缸控制沿支架上下移动。
优选地,还包括有设置在扁平压纱机构经纱出口处的烘筒。
优选地,所述浆槽中设置有用于对经纱上浆的上浆罗拉,以及对上浆后压浆的下压浆罗拉和上压浆罗拉。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控制扁平压纱机构中的下罗拉沿着支架向上移动,并与上罗拉接触,将从二者之间穿过的经纱压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经纱的截面形状压扁后,使制成的玻璃纤维布纱线之间缝隙变小,降低了玻璃纤维布的透气性,使玻璃纤维布含浸树脂时,可以完全渗透,避免了线路板通电短路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线路板的电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透气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生产装置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作低透气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扁平压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浆槽1、烘房2、经纱入口201、经纱出口202、下罗拉3、上罗拉4、烘筒5、上浆罗拉6、下压浆罗拉7、上压浆罗拉8、经纱9、气缸10、支架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见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透气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生产装置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作低透气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扁平压纱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低透气率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生产装置,主要通过该装置将经纱压扁,使制得的玻璃纤维布透气率降低,提高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电绝缘性能。
其中该装置包括有烘房2、设置于烘房2经纱入口201处的浆槽1、设置在烘房2的经纱出口202处的扁平压纱机构以及位于扁平压纱机构后端的烘筒5。
浆槽1中设置有上浆罗拉6,在上浆罗拉6后侧设置有下压浆罗拉7和上压浆罗拉8,浆槽1底部存放有浆料(PVA),上浆罗拉6底部对应位于浆料中,经纱9绕上浆罗拉6前进,由上浆罗拉6转动带动其从浆料中经过,完成上浆;经过上浆后的经纱由下压浆罗拉7和上压浆罗拉8之间穿过,通过下压浆罗拉7和上压浆罗拉8相互作用对其进行压浆处理。
经过压浆处理后的经纱9对应从经纱入口201进入烘房2,烘房2长度为6米,温度保持在160℃左右,用于对经纱9进行烘烤,使经纱9烘烤至半烘干状态,然后从经纱出口202送出,进入到扁平压纱机构进行压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滔(清远)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未经建滔(清远)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83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