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448372.7 申请日: 2012-09-04
公开(公告)号: CN202857531U 公开(公告)日: 2013-04-10
发明(设计)人: 李永庚;苏华;许宏;刘伟;张秀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31/18 分类号: A01K31/18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09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草原 牧鸡用 柳编 鸡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 

背景技术

在人们潜意识里,草原就是放牧家畜的场所,牧民增收需要依靠牲畜的数量。然而,过度放牧直接诱发了生物多样性降低、植被退化、土壤沙化、沙尘暴等生态灾害。进入21世纪以来,草原牧区为解决牲畜饲草不足问题,在草原上开采地下水发展高产饲草基地,这虽解了一时之急,但终非长久之策,因为在干旱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带来新的生态灾难。实践证明,传统的草地畜牧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草原上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不仅效益低下,草原退化的趋势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地遏制。虽然围封禁牧能够恢复植被,但禁牧区管理相当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为牧民找到一条替代生计的好方法。 

面对草原恢复和经济发展的困局,科学家提出了“草原牧鸡”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在草地上牧鸡,利用草原上夏季雨热同期、植物生长旺盛、昆虫较多的特点,在草原上放养鸡群,既能防控害虫,又能增加当地牧民的收入,还可以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禽产品。草原牧鸡无疑是草原传统畜牧业的有益补充。 

2008年以来,在内蒙古正蓝旗赛音呼都嘎苏木巴音胡舒嘎查科研人员开展了草原牧鸡试验示范项目,目前项目已成功推广至内蒙古自治区多个旗(县)。 

第一代鸡舍:一般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容纳3000只鸡以上,不可移动、防兽能力差、鸡棚内的鸡容易因惊吓起垛,造成鸡的出栏率低(60%);另外,由于鸡的习性是在距离鸡舍30米以内的范围内活动,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天然草场的嫩叶、草籽、昆虫,还对散养棚周围的植被产生严重破坏,对草地的刨挠导致土壤的沙化。另外,鸡棚的篷布只能使用一个养殖周期,综合使用成本每只鸡为2.0元。 

第二代鸡舍:可容纳50只成年鸡栖息,成功克服了鸡棚的缺点。但这种形状的鸡舍耗费材料多、结构不稳定、抗风能力差,遇到大风时容易被刮倒损坏。另外,这种小鸡舍平均使用寿命为两个养殖周期,综合使用成本每只鸡为2.0元。 

第三代鸡舍(专利申请号:201210033022.9):高106厘米,有效底面积2.1平方米,可容纳100只成年鸡栖息。较之前两代鸡舍优点突出:便于移动,保护动物福利,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安装简单。每套的成本在500元以下,可使用5年以上,综合使用成本每只鸡在1.0元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其为圆角长方体;所述鸡舍的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一产蛋层;所述鸡舍的底部与所述产蛋层之间的舍围上设有1个栖息层入口和与该栖息层入口相配合的网盖,所述产蛋层与所述鸡舍的顶部之间的舍围上设有至少1个产蛋层入口;所述鸡舍为由柳条编制而成。 

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的底部上设有若干个支杆,所述支杆向远离所述鸡舍的顶部方向延伸,使用时,可使所述鸡舍的底部与地面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便于收集鸡粪。 

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从其底部至其顶部之间呈收缩状,以便半成品鸡舍可以摞起方便运输。 

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的高可为1.2米~1.5米;所述鸡舍底部的长可为1.8~2.0米,宽可为0.5米~0.8米。 

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产蛋层入口可为1~5个,用于产蛋鸡的进出;所述产蛋层入口的大小为(20~30cm)×(20~30cm);所述栖息层入口的大小为(25~35cm)×(25~35cm),便于鸡的进出。 

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的底部与所述支杆的游离端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为12~15cm。 

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柳条的直径可为1cm~2cm。 

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鸡舍的舍围的网眼大小可为(0.5~1.5cm)×(0.5~1.5cm);所述鸡舍的底部的网眼大小可为(2~4cm)×(2~4cm),以便于鸡粪下落和防兽;所述产蛋层的网眼大小可为(1.5~3cm)×(1.5~3cm),以便于为产蛋鸡安放产蛋草窝。 

上述的草原牧鸡用柳编鸡舍,所述产蛋层与所述鸡舍的底部之间的间距可为80~100c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83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