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脱泥组合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7909.8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0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兰希雄;何庆浪;莫峰;何东;吉灿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637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组合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泥组合设备。
背景技术
选矿术语中的矿泥一般指-10μ粒级物料,根据目前的选矿工艺水平,入选物料中-10μ粒级难以有效回收,而且对分选过程有较大干扰,影响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增加药剂消耗。因此,对于含泥量高的物料,应根据工艺需要预先脱除其中矿泥,目前主要采用脱泥斗或水力旋流器两种设备进行脱泥,但其脱泥效率较低,入选物料含泥量较高、目的矿物损失率偏大,不利于选矿技术经济指标的提高。目前常用的脱泥工艺是采用水力旋流器(或脱泥斗)进行一次脱泥,其沉砂(或底流)中-10μ粒级含量一般在20~30%,溢流中+10μ粒级含量一般在30%以上。水力旋流器一次脱泥工艺的分级质效率仅50%左右,+10μ粒级损失率20%左右,脱泥斗的脱泥效果更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脱泥工艺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脱泥组合设备,可将入选物料含泥量和目的矿物损失率大大减少。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脱泥组合设备,由一号旋流器2、一号渣浆泵9、一号砂泵池10、二号旋流器4、二号渣浆泵7、二号砂泵池8、三号旋流器19、三号渣浆泵12、三号砂泵池11组成;一号砂泵池10中装有矿浆原料,一号渣浆泵9的进口连通一号砂泵池10,出口连通一号旋流器2;一号旋流器2有沉砂出口及溢流出口,溢流出口连通三号砂泵池11,三号渣浆泵12的入口连通三号砂泵池11,出口连通三号旋流器19;三号旋流器19有沉砂出口及溢流出口,溢流出口为输出口,沉砂出口连通一号砂泵池10,一号旋流器2的沉砂出口连通二号砂泵池8;二号渣浆泵7的入口连通二号砂泵池8,出口连通二号旋流器4;二号旋流器4有沉砂出口及溢流出口,沉砂出口为输出口,溢流出口连通一号砂泵池10;
进一步:所述矿浆原料装在四号砂泵池17中,四号渣浆泵16的入口连通四号砂泵池17,出口连通四号旋流器18;四号旋流器18有沉砂出口及溢流出口,沉砂出口为输出口,溢流出口连通一号砂泵池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脱泥后入选物料中-10μ粒级含量可降至10%左右,脱除的矿泥(抛尾部分)中+10μ粒级含量可降至10-15%,既满足某些对入选物料含泥量有严格要求的选矿工艺需要,又最大限度减少+10μ粒级物料的损失;脱泥效率高,采用本脱泥组合设备的分级质效率(按分离粒度10μ计算,下同)可达70%左右,+10μ粒级损失率可降至10%左右;本脱泥组合设备脱泥较为彻底而且脱泥损失少,对于提高选别作业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降低浮选药剂用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氧化矿浮选,特别是对于价值较高的有色金属氧化矿的浮选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另外,脱泥过程中,对于5-10μ粒级金属矿物,因其比重较大主要富集到沉砂中,溢流(指抛尾的矿泥物料)中金属矿物的含量明显低于给矿,因此,本脱泥工艺也是金属矿物初步富集的过程,金属损失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实施例1) 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实施例2) 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矿浆原料、2- 一号旋流器、3-溢流出口A、4- 二号旋流器、5-溢流出口B、6-沉砂出口B、7- 二号渣浆泵、8- 二号砂泵池、9- 一号渣浆泵、10-一号砂泵池、11- 三号砂泵池、12- 三号渣浆泵、13-溢流出口C、14-沉砂出口A、15-沉砂出口D、16-四号渣浆泵、17-四号砂泵池、18-四号旋流器、19-三号旋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物料粒度较细(+0.037mm粒级含量20%以下,-10μ粒级含量40%左右),可采用实施例1的设备:
实施例1:如图1,一种高效脱泥组合设备,由一号砂泵池10、一号渣浆泵9、一号旋流器2、二号砂泵池8、二号渣浆泵7、二号旋流器4、三号砂泵池11、三号渣浆泵12、三号旋流器19组成;一号砂泵池10中装有矿浆原料1,一号渣浆泵9的进口连通一号砂泵池10,出口连通一号旋流器2;一号旋流器2有沉砂出口A 14及溢流出口A 3,沉砂出口A 14连通二号砂泵池8;二号渣浆泵7的入口连通二号砂泵池8,出口连通二号旋流器4;二号旋流器4有沉砂出口B 6及溢流出口B 5,沉砂出口B 6为输出口,溢流出口B 5连通一号砂泵池10;溢流出口A 3连通有三号砂泵池11,三号渣浆泵12的入口连通三号砂泵池11,出口连通三号旋流器19;三号旋流器19有沉砂出口及溢流出口C 13,沉砂出口连通一号砂泵池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79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