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密封双层结构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6545.1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2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魏学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学惠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地址: | 43003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密封 双层 结构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密封双层结构管,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塑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双层密封管。
背景技术
金属管由于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而被广泛应用。但金属、特别是有色金属较贵且属有限资源,不仅使得管子的成本上升,而且不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另外由于金属管的导电性,也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非金属管虽然具有绝缘效果,且成本较低,但由于非金属的强度有限,往往难于满足使用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管壁为金属层和非金属层的双层复合管,既可提高其强度和刚度,又能满足绝缘要求,从而使其适应不同使用要求且成本较低。这种双层管制备时,通常将预制的金属管段置于模具中再在金属管外壁或内壁注塑一层注塑材料层。但由于金属和非金属的收缩系数不同,这种金属和非金属的接触面会产生缝隙导致密封不严而漏水;尤其是在加温加压情况下更是如此;使其难于满足某种特殊要求的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密封双层结构管,这种复合密封双层结构管使用较少的金属材料与机械性能较高的注塑材料如塑料或塑料改性增强复合材料相互作用,既能保证复合管的强度,又不易渗漏水,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密封双层结构管,包括管体,管体的管壁或管壁一段为金属层和非金属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非金属层为注塑材料层,金属层和非金属层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是通过将装有密封圈的预制的金属管段置于模具中再在金属管外壁或内壁注塑一层注塑材料层的方式设在金属层和非金属层之间。
所述金属层和非金属层的双层结构为非金属层为外层,金属层为内层的双层结构,金属层的外壁设有密封圈卡槽,密封圈套在金属层外壁并镶嵌在卡槽中, 金属层一端端部或外侧壁上设有止转开口,金属层外侧壁上设有止退槽。
或者,一种复合密封双层结构管,包括管体,管体的管壁一段为金属层和非金属层的双层结构,所述金属层的一端延伸至双层结构以外并镶嵌在非金属层内,所述镶嵌部分的非金属层和金属层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是通过将装有密封圈的预制的金属管段置于模具中再注塑成型的方式设在金属层和非金属层之间。
上述镶嵌在非金属层内的金属层的外壁设有密封圈卡槽,密封圈装在金属层外壁并镶嵌在卡槽中。
所述镶嵌在非金属层内的金属层端部或管壁上设有止转开口,镶嵌在非金属层内的金属层管壁上设有止退槽。
密封圈卡槽的深度为密封圈线径的1/2~4/5。
所述密封圈最高使用温度高于非金属层的材料的注塑成型温度的密封圈。
双层结构的金属层管壁上开设有管螺纹。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用较少的金属材料(金属层部分比国标管螺纹壁厚度减少百分之二十以上 )与机械性能较高的注塑材料如塑料或塑料改性增强复合材料相互作用,既节约了大量金属材料(特别是有色金属材料), 大大降低了制件成本,又能保证复合管的强度,且通过密封圈与预制的金属管段置于模具中再在金属管外壁或内壁注塑一层注塑材料层的方式将密封圈设在金属层和非金属层之间,通过密封圈回弹力紧密结合进而起到密封作用而不易渗漏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管体的管壁或管壁一段为金属层2.1、2.2和非金属层1的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非金属层为注塑材料层1,金属层和非金属层之间设有密封圈3,所述密封圈3是通过密封圈与预制的金属管段置于模具中再在金属管外壁或内壁注塑一层注塑材料层的方式设在金属层和非金属层之间。
所述金属层2.1和非金属层1的双层结构为金属层2.1为内层,非金属层1为外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也可以非金属层1为内层,金属层2.2为外层的双层结构。
当双层结构的金属层为内层时,所述金属层外壁设有密封圈卡槽,密封圈3套在金属层外壁并镶嵌在密封圈卡槽中。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层外侧壁可设有止退槽4以防止非金属层和金属层之间发生轴向移动,端部或外侧壁设有多个止转开口5以防止非金属层和金属层之间发生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学惠,未经魏学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65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程序处理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程序鉴别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