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破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4799.X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7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贤青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F21V3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609 浙江省宁海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破窗器 | ||
1.一种破窗器,其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成型有一用于安装破窗器组件的内孔,所述破窗器组件包括:
一外端开口的固定套筒,固定套置在壳体的内孔中,固定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一修正筋;
一撞针,可活动地穿置在固定套筒中,撞针的头部为尖锐的钉状结构,在撞针的前端套置有一挡块,与修正筋做爬升配合;
一活动套,可伸缩地限位设置在固定套筒的孔内、套置在撞针的头部外侧,其外端伸出固定套筒,并在外端面上开设有可供撞针的头部穿过的贯穿孔,活动套的里端与对应于修正筋的一侧设有开口以及与挡块相抵配合的限位面;
所述撞针的长度大于固定套筒的长度,撞针上从内而外依次套置有储能弹簧和复位弹簧,所述储能弹簧支撑在固定套筒里端与挡块之间,所述复位弹簧支撑在固定套筒里端与活动套的里端面之间,使活动套具有始终向外弹出固定套筒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筒状的左壳体与右壳体对合而成,左壳体为一手电筒的筒身,内设手电筒组件,右壳体成型为一端开口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的外端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凸出的导向限位条,所述活动套的外端外壁上设有对应的内凹的导轨,并通过导轨的里端与导向限位条的配合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为尾段细、头段粗的杆状结构,所述固定套筒的里端开设有一可供撞针的尾部穿过的中心孔,右壳体的里端开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撞针的尾部设有一凸帽,所述撞针可活动地置于固定套筒内,并通过凸帽与中心孔相抵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筋的前端为便于挡块滑行的坡状结构,所述挡块为一塑料圆块,固定套置于撞针的头部钉状结构的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组件包括灯头、线路板、电源及控制开关,所述灯头套置在左壳体的外端固定,所述电源、线路板设于左壳体内,所述控制开关设于左壳体的侧部,所述灯头内设有一LED发光元件,所述LED发光元件与线路板、电源、控制开关电性连接组成照明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前端设有一光学透镜,所述灯头与壳体之间通过旋转进行调光。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外螺纹连接部,所述右壳体与左壳体的连接端面上固定设有与左壳体内的电源负极相抵的负极弹簧,所述左壳体的右端设有与右壳体的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体的开口端上螺纹连接有一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的底部嵌置有一磁铁。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破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壳体与左壳体之间、所述右壳体与保护盖之间衬有用于防水的密封圈,在右壳体和左壳体的外表面上成型有便于手握的网格状纹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贤青,未经陈贤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479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学测试数据与3D人体模型关联的构建系统
- 下一篇:一种节能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