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3504.7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2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佐佐木将伦;上田健辅;中岛亨成;藤川昌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66 | 分类号: | F16H3/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崔巍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变速器壳内收纳有多个行星齿轮组的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通常,自动变速器是通过在筒状的变速器壳内组装行星齿轮组、离合器及制动器等各种零件而制造成的。更具体而言,在制造自动变速器时,大多是一面将各种零件从形成在变速器壳的变矩器侧的相反侧的开口部按照指定顺序插入该变速器壳内,一面沿轴方向组装这些各种零件,之后由端盖封闭上述开口部。这样,在制造自动变速器时,必须按照指定顺序组装各种零件,因此存在如果零件数较多则制造时间变长的问题。
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自动变速器的制造中已知有预先将几个零件进行子装配并将该子装配后的组件组装到预先组装在变速器壳内的组件上以实现缩短制造时间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84806号(以下称作“技术文献”)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101,如图10所示,将三个行星齿轮组107、117、127中设置在最靠近端盖143侧的第三行星齿轮组127的太阳轮127a以及与第三行星齿轮组127邻接的第二行星齿轮组117的小齿轮117e组装到变速器壳103的壳主体113侧,另一方面将第三行星齿轮组127的齿圈127b及小齿轮127e以及第二行星齿轮组117的齿圈117b子组装在端盖143上,由该端盖143封闭壳主体113的开口部113a。
然而,上述技术文献所公开的自动变速器101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变速器壳103内使齿轮彼此啮合时,一面使齿轮倾斜或者沿直径方向一点点地移动齿轮一面使两齿轮啮合。即,该自动变速器101中,在将端盖143组装到壳主体113上时,必须使子装配在端盖143上的第三行星齿轮组127的小齿轮127e与预先组装在壳主体113上的第三行星齿轮组127的太阳轮127a啮合,并且必须使子装配在端盖143上的第二行星齿轮组117的齿圈117b与预先组装在壳主体113上的第二行星齿轮组117的小齿轮117e啮合。因此,存在组装性差的问题。更详细而言,在制造自动变速器101时,当存在两处必须几乎同时地使齿轮彼此啮合的部位时,在一处使齿轮彼此啮合之后,在另一处难以使齿轮倾斜或沿直径方向一点点地移动齿轮,因此齿轮彼此无法轻易地啮合,从而存在组装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在壳内收纳有多个行星齿轮组,并且具有良好的组装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速器包括:多个行星齿轮组;变速器壳,具有壳主体及端盖,所述壳主体收纳所述多个行星齿轮组并沿输入轴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在轴方向一侧具有开口部,所述端盖封闭上述开口部;环状的板部件,围绕上述输入轴;其中,上述多个行星齿轮组中,最靠近上述端盖设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一太阳轮、第一小齿轮及第一齿圈,邻接在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轴方向另一侧设置的第二行星齿轮组具有第二太阳轮、第二小齿轮及第二齿圈,上述板部件设置在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与上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并且在与上述端盖之间夹持上述第一行星齿轮组,而且在轴方向另一侧与上述第二齿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围绕输入轴的环状板部件设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行星齿轮组之间,且在与端盖之间夹持第一行星齿轮组,因此借助该板部件的存在,不仅能将第一小齿轮及第一齿圈预先子装配在端盖上,还能将第一太阳轮也预先子装配在端盖上。换言之,借助上述板部件的存在,能在将第一行星齿轮组组装在变速器壳内之前,预先使第一太阳轮与第一小齿轮啮合。
因此,在将端盖及子装配在端盖上的第一行星齿轮组及板部件组装在变速器壳内时,仅使第二小齿轮与连接在板部件上的第二齿圈啮合即可。由此,与必须使第一太阳轮与第一小齿轮、第二齿圈与第二小齿轮几乎同时地啮合的以往的组装结构的自动变速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变速器具有良好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变速器的构架图。
图2是上述自动变速器的接合图。
图3是上述自动变速器的纵剖面图,表示变速器壳的中间壁部与端盖之间的比输入轴的轴线更上侧的部分。
图4是上述自动变速器的局部放大纵剖面图,是在与图3不同的圆周方向位置上剖切的图。
图5是表示图4的箭头V处的摩擦板、组装板的周壁部及第二齿圈的卡合关系的要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说明用于调节变速器壳内的轴方向间隙的壳主体侧的测定的纵剖面图,类似于图3。
图7是说明用于调节变速器壳内的轴方向间隙的端盖侧的测定的纵剖面图,类似于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3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球灯结构
- 下一篇:用于燃料蒸气阀的插件以及燃料蒸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