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2682.8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9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叶;潘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703;H01R13/46;H01R13/405;H01R12/7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卡连接器包括有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屏蔽壳体以及一组开关端子。其中导电端子收纳于绝缘本体中,屏蔽壳体盖于绝缘本体上围合形成插卡空间,而开关端子也安装于绝缘本体中并伸入插卡空间内,从而卡片插入到插卡空间内可以触动开关端子组导通,以达到检测卡片的作用。
2005年10月19日公开了中国发明专利“带有开关端子的卡连接器(公开号CN1684305A)”。这种卡连接器的开关端子组包括第一开关端子和第二开关端子,该第一开关端子和第二开关端子均单独冲压成型后,再通过卡装嵌合的形式固定于绝缘本体后侧,并且使第一开关端子和第二开关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对应伸入插卡空间内。
该发明产品由于结构设计的局限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第一开关端子和第二开关端子需要单独开模成型,这样需要多套模具才能将全部端子成型出来,使用模具的成本高,设备投入大。另外,第一开关端子和第二开关端子是通过卡装嵌合的形式进行安装(即使分体组装形式),造成安装步骤多,组装麻烦,以及安装后产品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有鉴于此,通过改进得到如图1所示的卡连接器,这种卡连接器的导电端子30′以及开关端子40′是由同一片金属片一次冲压成型出,并且采用导电端子30′、开关端子40′与绝缘本体10′一次镶嵌成型的制作工艺。在端子料带50′与绝缘本体10′镶嵌成型后,该第一开关端子41′和第二开关端子42′位于绝缘本体10′后侧壁14′的两边,由于绝缘本体10′的底板11′后端的塑胶面积小,若强行开设避让第一开关端子41′的封胶位置,会造成塑胶断开或者因塑胶硬度不够而变形,使得在绝缘本体10′的底板后侧无空间进行让位,导致无法先将第一开关端子41′折弯再镶嵌成型。因此,制作这种卡连接器时,不得不将端子料带50′做成图3所示的结构,亦即第一开关端子41′来料时未折弯,而第二开关端子42′来料时已进行了折弯处理。这种卡连接器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图2所示,将端子料带50′与绝缘本体10′镶嵌成型后还需要对第一开关端子41′做后续的折弯工序,第一开关端子41′的尺寸容易因为折得不好而发生改变,直接导致产品合格率低下问题,并且这种加工方式还是难以降低生产中的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其开关端子的形状稳定不易变形,生产简单,制作工序少,能有效提高产品优良率和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屏蔽壳体、导电端子和开关端子,该导电端子收纳于绝缘本体中,该屏蔽壳体盖于绝缘本体上围合形成插卡空间,该开关端子包括第一开关端子和第二开关端子,该第一开关端子、第二开关端子与导电端子一体成型连接,且第一开关端子、第二开端子与导电端子镶嵌成型于绝缘本体中,该绝缘本体后端的底板开设有让位通孔,该第一开关端子包括已折弯的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一固持部和第一焊脚部,该第二开关端子包括已折弯的第二弹性接触部、第二固持部和第二焊脚部,其中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分别埋于绝缘本体后端的左右两边,而第一弹性接触部和第二弹性接触部可接触地悬于让位通孔中。
优选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板和自底板三个周缘向上延伸出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所述让位通孔设置在绝缘本体之底板上,并且紧挨着后侧壁。
优选的,所述让位通孔为不规则形状,该第一弹性接触部、第二弹性接触部与让位通孔的内壁面保持有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位于第一弹性接触部的后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接触部包括延伸臂以及第一接触点,该第一接触点是于延伸臂的自由尾端向前折弯拱起而成,所述第二弹性接触部的自由尾端向前折弯翘曲形成第二接触点,该第二接触点位于延伸臂的后侧旁。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持部包括连接在料带上的第一固定臂以及折弯成L字形结构的第二固定臂,该第一固定臂为平卧式结构,该第二固定臂是自第一固定臂的末端向上及向内两次折弯而成的侧卧式结构,该第一固定臂埋于底板内,第二固持部埋于绝缘本体之左侧壁与后侧壁相连接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持部包括第三固定臂和第四固定臂,该第三固定臂为平卧式结构,该第四固定臂是自第三固定臂的端部向上折弯形成的侧卧式结构,该第三固定臂埋于底板内,第四固定臂埋于绝缘本体之后侧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2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插座及其一体式插套
- 下一篇:铆接端子连接器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