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壳和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2607.1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9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勐;张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壳和蓄电池。
背景技术
蓄电池所采用的板栅一般有重力浇注板栅和拉网板栅两种,拉网板栅由于可以采用全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较高,因此,大部分蓄电池产品都采用拉网板栅。由于拉网板栅较薄、筋位细(如图1中101所示),所使用材料铅比较软,而且电池壳底部又通常为筋条较细的细鞍底(如图2-5中102所示),请参考图5,拉网板栅底部与细鞍底102配合时,细鞍底102直接与拉网板栅的一个栅格103接触,导致栅格103极易变形,活性物质容易脱落,活性物质脱落,沉积在电池壳底部容易造成电池的短路,降低蓄电池产品的性能。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支撑电池板栅的鞍底,所述鞍底凸起设于壳体底部内侧,所述鞍底的宽度大于对应电池板栅上一个栅格的宽度。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电池,包括电池板栅和上述电池壳,所述电池板栅置于电池壳的鞍底上。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将电池壳鞍底的宽度设置成较电池板栅上一个栅格宽,使得电池板栅放置于鞍底上时,至少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板栅接触,增加了电池板栅与鞍底的接触面,减少单个栅格上的受力,进而使得电池板栅底部不易发生变形,避免附着在电池板栅上面的活性物质脱落致使蓄电池短路,可提高蓄电池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拉网板栅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池壳的鞍底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电池壳的鞍底结构致使板栅变形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电池壳实施例中的鞍底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剖面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壳体,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支撑电池板栅的鞍底,鞍底凸起设于壳体底部的内侧,且其宽度大于对应板栅上一个栅格的宽度。将电池壳鞍底的宽度设置成较板栅上一个格栅格宽,使得板栅放置于鞍底上时,增加了板栅与鞍底的接触面,减少单个栅格上的受力,进而使得板栅底部不易发生变形,避免造成附着在板栅上面的活性物质脱落致使电池短路,可提高电池产品的质量。
实施例一:
参考图6-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壳,包括壳体201,壳体201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支撑电池板栅203的鞍底202,鞍底202凸起设于壳体201底部内侧,鞍底202的宽度大于对应电池板栅203上一个栅格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采用细鞍底,宽度只能用于支撑单个栅格相比,本实施例中增大鞍底202的宽度,使其能够同时支撑多个栅格,因此增大了电池板栅203的底部与鞍底202的接触面积,使单个栅格受力更小,电池板栅203不易变形,附着在电池板栅203上面的活性物质也不易脱落。
优选的,鞍底202为立体梯形结构,多个立体梯形结构的鞍底均匀排列在壳体201的底部。采用梯形结构,可以尽可能的增大鞍底202与电池板栅203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能避免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电池板栅203脱落下来的活性物质的堆积,避免造成短路。
优选的,所有鞍底202的高度相同,可以保证鞍底202与电池板栅203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大,同时也更好地平衡了鞍底202与栅格之间的受力,使其受力均匀,电池板栅203更不易变形。
本实施例中,鞍底202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左右对称设置在壳体201底部。当然,鞍底的数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优选的,壳体201底部还设有用于沉积电池板栅203上脱落的活性物质的槽体204,槽体204围绕鞍底202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当电池板栅203上的活性物质脱落时,不会堆积到鞍底表面上,而是落入槽体204内,避免了电池由于活性物质而短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壳在生产时,只需要在原有鞍底电池壳的基础上改模,可以省去因开新模具而产生的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包括电池板栅和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壳,电池板栅置于电池壳的鞍底上,由鞍底支撑。
电池板栅可以是重力浇注板栅或拉网板栅,每两块电池板栅之间放置有电池隔板,用于防止电池板栅之间短路。
对于重力浇注板栅,优选的,将电池壳的鞍底的宽度设置为在大于三个栅格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理士电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2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拼装式PVC电工管连接套管
- 下一篇:无极性U形纳米陶瓷高效节能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