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双燃料供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1439.4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1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董健;李格升;潘志翔;潘晴川;王玊玉;杨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43/00 | 分类号: | F02M4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孙海英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燃料 供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发动机,具体地指一种向柴油发动机同时供给二甲醚和柴油的柴油机双燃料供给系统。
背景技术
二甲醚(DME)是一种比较适合柴油机使用的新型、高效和超低污染的代用燃料。二甲醚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其蒸气饱和压力约为0.5Mpa,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现有的柴油机BOSH泵燃油供给系统为斜槽/柱塞式高压油泵系统,普遍采用二甲醚/柴油双燃料技术方案,这种方案的特点是基本不改变柴油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将较高压力的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送入原有的柴油高压泵。相比较柴油供油系统,这种二甲醚/柴油双燃料系统只需要在高压燃油泵之前增加二甲醚/柴油燃料的混合和增压装置即可。
在柴油机上使用时,二甲醚是以液态形式喷入气缸内的。因此,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时,燃油泵前的供油压力应远高于柴油燃料的泵前供油压力,使二甲醚在泵腔内保持液态。根据柱塞斜槽式燃油泵的工作原理可知,当柱塞上行至斜槽与回油孔相通,供油过程结束。泵腔内压力迅速降至供油压力,同时回油阀关闭。当柱塞下行关闭回油孔时,泵腔内形成了密封空间。当柱塞继续下行,泵腔内压力将急剧下降至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力,泵腔内的二甲醚燃料出现气化现象。实际工程应用中发现,这种二甲醚/柴油双燃料系统普遍存在高压油路中的气化现象。
当柱塞继续下行打开回油孔后,泵腔压力很快升高至泵前供油压力。随着压力的增加,泵腔内部分气体二甲醚燃料会出现液化过程。当柱塞上行关闭回油孔开始下一个供油循环时,泵腔内还会存在气态二甲醚燃料,尽管随着泵腔内压力升高,气态二甲醚燃料可能被液化,但是实际喷射的燃料量会严重不足。这种气化现象会导致供油量严重不均和产生气阻,已成为二甲醚/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技术难题。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提高二甲醚/柴油燃料的泵前供油压力。较高的泵前供油压力对整个燃料供给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仍然无法改善二甲醚燃料的气化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高压泵腔内二甲醚燃料气化而发生气阻现象的柴油机双燃料供给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柴油机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柱塞斜槽燃油泵,所述柱塞斜槽燃油泵的壳体上设置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与燃料泵前供油压力源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柱塞斜槽燃油泵的壳体上方设置有出油支座,所述出油支座的上方设置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下端口通过出油支座与柱塞斜槽燃油泵的泵腔相通;所述三通接头的右端口设置有出油阀座,所述出油阀座内设置有出油阀,所述出油阀与喷油器相连;所述三通接头的左端口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也与燃料泵前供油压力源的输出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设计的柴油机双燃料供给系统在柱塞斜槽燃油泵的上方设置有与之相通的三通接头,在三通接头的左端口和燃料泵前供油压力源之间设置有单向阀,二甲醚/柴油可单向进入燃油泵腔。在工作过程中,柱塞斜槽燃油泵的泵腔内不会形成密封空间抽吸过程,泵腔内压力不会下降到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力,不会出现二甲醚燃料气化现象。开始下一个供油循环时,因泵腔内不存在气态二甲醚燃料,可避免在高压泵腔内发生气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双燃料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柴油机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柱塞斜槽燃油泵2,柱塞斜槽燃油泵2的壳体上设置有回油孔2a,回油孔2a与燃料泵前供油压力源1的输出端相连。柱塞斜槽燃油泵2的壳体上方设置有出油支座8,出油支座8的上方设置有三通接头3。三通接头3的下端口通过出油支座8与柱塞斜槽燃油泵2的泵腔2c相通;三通接头3的右端口设置有出油阀座5,出油阀座5内设置有出油阀6,出油阀6与喷油器7相连;三通接头3的左端口设置有单向阀4,单向阀4也与燃料泵前供油压力源1的输出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1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操纵拉索减磨装置
- 下一篇:代理服务器和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