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板材提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9351.9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7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经济特区全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00 | 分类号: | B66F7/00;B66F7/28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张中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材 提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承托和提升板材的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天花板或较高的墙面进行较重的板材安装,大多采用人工搭架子,人力提升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通常每次只能提升一块板,一个工位完成后,架子必须重新拆卸后再组装才能进行下个工位的施工;有些架子可以移动,但是结构笨重,占用空间大,操作不方便。采用这些安装方式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而且板材的安装精度不高,甚至会影响板材的安装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轻巧、使用方便的板材提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提升装置,包括伸缩主体、脚架、托板框架、绳和绞盘;伸缩主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套接、横截面积依次减小的第一柱、第二柱和第三柱;第一柱的下端与脚架相连,中部固定有绞盘,靠近上端位置固定有第一滑轮,与第一滑轮对应的位置处开有容绳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柱的下端处于第一柱内部并设置有第二滑轮,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有第三滑轮,与第三滑轮对应的位置处开有容绳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三柱的下端处于第二柱内部,顶端通过托头与托板框架相连;绳第一端固定在绞盘上,第二端依次通过第一滑轮、第一通孔、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二通孔与第三柱的下端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的板材提升装置,结构简单而轻巧,而且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提升装置的绳由相互绞合的两股独立的绞合线构成;
进一步的,绳的第二端穿过第三柱下端的定位孔伸入到第三柱内部,绳的伸入部分串联有至少二个大于定位孔直径的串联部件。
进一步的,绳的第一端的两股绞合线分别穿过绞盘卷轴上的两个孔被处于绞盘卷轴内部的两个定位部件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板材提升装置,其采用的绳强度更高,可靠性更强,而且连接更牢固。
更好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提升装置,其托头包括基座、旋转装置和锁定装置;基座与第三柱相连;旋转装置通过轴销与基座的根部相连,包括与横梁相连的托板、把手和卡扣;锁定装置设置在基座的边缘处,包括锁定件和弹性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锁定件可在锁定卡扣和解开卡扣的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板材提升装置,托头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角度,从而使托板框架朝任意方向倾斜,方便板材的安装,使板材提升装置使用起来更方便。
更好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提升装置,其托板框架包括与托头相连的横梁,横梁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可伸缩的横梁伸缩臂;两个横梁伸缩臂的末端均连接有与横梁垂直、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纵梁。
进一步的,两个纵梁至少一端设置有与托板框架平面垂直的限位装置;
更进一步的,限位装置可拆卸的安装在纵梁的端部,包括长度不等的上下两部分;限位装置可以通过纵梁上的压紧螺栓锁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板材提升装置,其托板框架的结构简单而坚固,通过限位装置可以很好的保证板材放置的安全性。
更优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提升装置,其脚架包括与第一柱下端连接的管状接口,和与管状接口连接的呈放射状均匀分布的可拆卸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杆状支座;每一支座根部与管状接口连接,其端部下方设置有脚轮;第一支座上设置有可滑动的套筒,套筒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套筒可活动的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座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套筒可活动的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支座的中部固定连接。
该技术方案的板材提升装置,支座结构简单而牢固,而且方便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主体、绳以及绞盘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固定在绞盘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头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托板框架限位装置的立体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经济特区全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经济特区全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9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