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手摇充电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9275.1 | 申请日: | 2012-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7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齐;王文明;赵鲁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市海丰能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6 | 分类号: | H01M10/46;H02J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316 黑龙江省大庆***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手摇 充电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电池,尤其是利用永磁铁做滑块、线圈做定子、充电电池储能的永磁手摇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电池分两大类,即一次性电池、充电电池。一次性电池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干电池(包括纽扣电池),它在使用没电后无法再充电使用,只能废弃扔掉,处理不好就会严重污染环境;充电电池可以反复充电多次使用,如:锂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它们虽然可多次充电使用,但必须配备充电设备、电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很不方便。此外,现在还有很多新的充电电池技术,如:手摇发电机充电电池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充电电池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不用电源充电,简单方便节能,但大都结构比较复杂、造价很高,比如手摇发电机的,还要增加外接手柄、小电机,空间受限;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需要阳光照射,需要时间等。推广起来不太容易,基于此点,我们设计了以永久磁铁做滑动转子、用固定线圈做定子的手摇发电充电电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手摇充电电池,由永磁铁滑块、定子线圈、充电储电电池、外壳四部分组合而成,其中永磁铁滑块、定子线圈为发电单元,充电储电电池、外壳为电能储存供电连接单元;该永磁手摇充电电池克服了现有干电池一次性消费无法再充电利用的弊病,也克服了充电电池充电时受电源设备限制的局限和不便,补充电能又不消耗能源,轻轻一摇充电储电安全方便、外兼锻炼一举多得;当储电电池中电能不足时,轻轻摇动发电单元,对电能实施补充,反复使用无需更换,不消耗传统电能,既保护了环境又节能约了能源,是节能环保最佳产品,而且电池使用面广市场巨大,总体节能效果显著,这对我国能源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永磁手摇充电电池,由永磁铁滑块2、定子线圈3、充电储电电池1、外壳4,四部分组合而成。其中永磁铁滑块、定子线圈为发电单元,充电储电电池、外壳为电能储存供电连接单元;两个单元分别通过导线连接成正负极回路,与其它电池或用电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发电单元的永磁体滑块为柱型,安放在定子线圈套管内,定子线圈由线圈套管骨架和漆包线绕制而成,两个接线端分别与储电电池正极、负极、外壳连接;充电储电电池为圆形双层叠压结构、正极端中间突出便于与负极端连接,负极端为平面并与外壳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永磁手摇充电电池总体结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永磁手摇充电电池是由充电储电电池1、永磁滑块2、定子线圈3、外壳4四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间通过导线与磁场连接实现动态充电储电供电。
在图1中,1充电储电电池主体、2为永磁铁滑块、3为定子线圈、4外壳、5为充电储电电池正极、6为充电储电电池负极。
整个本永磁手摇充电电池是由充电储电电池、永磁滑块、定子线圈、外壳4四大部分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把充电储电电池、永磁铁滑块、定子线圈、充电储电与发电混合编组一体化设计,从而组成永磁手摇充电电池作为自发电充电储电供电电池电源。它克服了现有干电池一次性消费无法再充电利用的弊病,也克服了充电电池充电时受电源设备限制的局限和不便,补充电能又不消耗能源,轻轻一摇充电储电安全方便、外兼锻炼一举多得;当储电电池中电能不足时,轻轻摇动发电单元,对电能实施补充,反复使用无需更换,不消耗传统电能,既保护了环境有节能约了能源,是节能环保最佳产品,而且电池使用面广市场巨大,总体节能效果显著,这对我国能源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造价不高、产能节能效果显著。
3、本实用新型可制成不同规格尺寸的电池及组合,适用于多种供电设备上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市海丰能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市海丰能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9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