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用于实现太赫兹特异介质的电磁谐振单元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8872.2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9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玮;郭万易;贺连星;李彪;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7/00 | 分类号: | H01P7/00;H01P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潘振甦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实现 赫兹 特异 介质 电磁 谐振 单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类可用于实现太赫兹波段的特异介质的电磁谐振单元的结构,更确切地说所述的电磁谐振单元结构分为三种电磁谐振单元的亚波长结构。
背景技术
按照国际通行定义:特异介质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性质不是由它的化学组成而决定,而是由它的亚波长结构决定(Metamaterials are materials which owe their properties to sub-wavelength details of structure rather than to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这里所指的亚波长结构通常是周期排列的谐振结构。特异介质有三个重要特征:具有新奇的人工结构;具有超常的物理性质(负介电常数、负磁导率、负折射率等);其性质决定于其中的人工结构而与材料的本征性质无关。
由此可以看出,特异介质是一种特殊的人造结构,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正因为特异介质的特殊性,它表现出很多不同于通常介质的特殊性能。通常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都大于等于1,但是特异介质的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却能够小于1甚至小于0。按照ε和μ所在区间,能进一步把特异介质分为隐形介质(ε或μ小于1)和手性介质(ε或μ小于0)。
通过在材料的关键尺度上的结构有序设计,可以突破某些表观自然规律的限制,从而获得超出自然界固有的普通性质的超常材料功能。由于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可以为负值,特异介质具有很多反常的奇特性能,如负折射率效应、逆Doppler效应、逆Cerenkov效应,可用于制作超级透镜、隐身衣、天线罩以及各种微波毫米波功能器件。
早在1968年,俄罗斯科学家Veselago已提出了负介电常数和负磁导率的假想,并从理论上论证了特异介质的存在。然而,由于缺乏存在天然的特异介质,Veselago的工作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96年,Pendry 等人提出利用金属线周期结构获得负介电常数材料的构想。该结构的等效介电特征类似于等离子体,其等效等离子体频率在GHz范围内,在低于所述的等离子体频率时,金属线阵列的等效介电常数为负值。1999年,英国物理学家Pendry等人又提出利用开口谐振环阵列(SRRs)可以实现负的磁导率。2000年,Smith等人在微波频段制作出开口谐振环和金属线复合结构构成左手材料(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为负值)。
近年来,在微波毫米波频段,各种特异介质的设计层出不穷。而长期以来,在太赫兹波段,天然材料表现出较弱的电磁响应,一些功能器件(如滤波器、调制器、移相器和智能开关等)的设计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相对于各种有源和无源器件发展较好的微波毫米波而言,太赫兹领域的技术相对落后。由于特异介质的特殊性能,近年来关于太赫兹特异介质的实现和应用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2004年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T.J.Yen等人首次实现了由两个开口谐振环周期性排列组成的太赫兹波段的特异介质。
基于上述描述,本实用新型拟提出一种可实现太赫兹特异介质的三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频带宽的优点。可用于实现太赫兹波段各种功能器件(滤波器、移相器、调制器、智能开关等)的设计。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用于实现太赫兹特异介质的三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是由一个“工”字形封闭的金属环组成,位于两侧的长方形结构可表现出电感特性,连接两长方形结构的平行金属可表现出电容特性;第二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是在两个嵌套的闭合金属环之间加两个“T”形金属条组成,两个闭合金属环可表现出电感特性,“T”形金属条的一端和内部闭合金属环的一边可表现出电容特性;第三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是将两个开口金属环用金属条相连,内环与相邻单元的外环相连,开口环的裂口处可表现为电容特性,其他部分可表现为电感特性,内环与相邻单元的外环连接可增强电磁相互作用。在和太赫兹波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在特征金属单元结构上感应出电流,等效的电感、电容发生LC谐振。
本实用新型采用200-400nm厚度的金属金实现三种不同结构的电磁谐振单元,分别周期性排列在厚度为50-600μm砷化镓衬底上,金属金和衬底的接触采用肖特基接触,通过钛/铂/金(厚度分别为5-30nm、5-30nm和200-400nm)实现,三种电磁谐振单元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8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杆塔接地极
- 下一篇:铅酸蓄电池的内化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