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避免滤袋与滤袋框架抱死的滤袋框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6147.1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30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洪和平;邱新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美达斯环保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42 | 分类号: | B01D46/42;B01D46/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刘勇;何加友 |
地址: | 361027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框架 抱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滤袋,尤其是涉及一种与除尘滤袋配用的可避免滤袋与滤袋框架抱死的滤袋框架。
背景技术
除尘器中的滤袋是除尘器的关键部件,与滤袋配用的滤袋框架(外形一般为圆筒状或椭圆筒状)是起到支撑滤袋、使滤袋保持最大过滤面积的作用。使用时,滤袋框架衬于滤袋内,使滤袋保持稳定的张开状态。滤袋框架作为滤袋的肋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滤袋的除尘过滤效果和使用寿命,滤袋框架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垂直度和尺寸的准确度。而且还应具有轻巧,便于安装和维护的特点。
目前,与滤袋配用的滤袋框架一般设有多根竖杆,各竖杆间隔设置围绕成圆筒状或椭圆筒状,还需设有至少1根横向环状加强筋,各横向环状加强筋将各竖杆连接加固。使用时滤袋框架将滤袋撑紧。由于滤袋框架的上端(开口端)未设专用的拉杆(拉耳),因此当要拆出滤袋进行清灰、维护或更换时,需要卸下滤袋框架,就要抓住滤袋框架上端的边缘,使劲往外拔,在拔的过程中,常常会损坏滤袋或滤袋端口,甚至难以拔出,而且导致滤袋框架变形,影响了滤袋框架的强度、刚度、垂直度等技术指标,从而严重影响滤袋的除尘过滤效果和使用寿命。此外,由于滤袋框架上端的固定用卡板未设导向部,因此在滤袋框架装入滤袋时阻力较大,而且卡板的下端时常会损坏滤袋。
同时,由于粉尘有黏性,普通滤袋框架的底端又是封闭式底板,因此当滤袋工作一段时间后,滤袋框架内底部很容易积灰,易造成滤袋与滤袋框架粘在一起。另外,滤袋框架的框杆(包括各竖杆和横向环状加强筋杆)也易与滤袋粘紧,从而易造成滤袋与滤袋框架抱死现象,可能导致滤袋框架无法从滤袋里抽出,严重影响滤袋的装拆和清灰等工作,甚至会损坏滤袋,浪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除尘滤袋配用,拆装方便的可避免滤袋与滤袋框架抱死的滤袋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有底板、竖杆、至少1根环状横杆、至少1根拉杆及一对导向卡板;
底板设有至少1个漏灰孔,各竖杆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并垂直围绕固于底板上,各环状横杆水平间隔设置于各竖杆内侧边,并与各竖杆固连,在相邻竖杆之间,环状横杆向内凹;
拉杆的两端分别与1根竖杆的上端固连;一对导向卡板对称设于各竖杆的上端外侧,导向卡板下部为内倾斜面导向部,导向卡板上部为外翻边卡合部。
所述底板外形最好为椭圆,底板最好设有凹槽。所述底板的漏灰孔最好设有2个,2个漏灰孔均布,漏灰孔可为圆形孔、椭圆形孔等不同形状的孔。
所述竖杆可采用6~20根。
所述拉杆最好设有2根,2根拉杆对称横向设于所述一对导向卡板之间。
所述导向卡板最好呈倒L字形。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优点:
由于底板设有漏灰孔,因此尘灰可从滤袋框架本体的底部漏至滤袋底部,避免滤袋框架内底部产生积灰现象;由于在相邻竖杆之间,环状横杆向内凹;因此可以避免各环状横杆与滤袋粘连现象。这样,可有效避免发生滤袋与滤袋框架粘在一起所导致的拆袋和装袋困难。维修或更换滤袋时只需抽出滤袋,就可将漏至滤袋底部的尘灰倒掉清理。这样维修更换滤袋和滤袋框架非常简单快捷,同时大大减少对滤袋和滤袋框架的损伤,有效提高滤袋和滤袋框架的使用寿命,增收节支。
由于设有拉杆,因此拆装滤袋框架本体时,可以用钩子勾住拉杆往外拔,就可轻松拔出,安装时,可以用手握住拉杆向内推压,就可将滤袋框架本体衬紧到位,十分方便,又可避免损伤除尘滤袋。由于还设有导向卡板,导向卡板下部内倾为斜面导向部,导向卡板上部为外翻边卡合部,因此在滤袋框架装入滤袋时,内倾斜面导向部既可撑开滤袋,将滤袋上端口卡固在滤袋安装板(花板)上,降低阻力,又可避免损伤滤袋。从而保证滤袋框架的工作质量和提高滤袋框架的使用寿命,节省成本。导向卡板上部的外翻边卡合部用于将滤袋框架挂在滤袋口和安装板(花板)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卡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底板11、10根竖杆12、3根环状横杆13、2根拉杆14、一对导向卡板15。
底板11设有2个漏灰孔111,各竖杆12间隔且相互平行设置,并垂直围绕固于底板11上,各环状横杆13水平间隔设置于各竖杆12内侧边,并与各竖杆12固连,在相邻竖杆12之间,环状横杆13向内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美达斯环保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美达斯环保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61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冲击针速度测量实验设备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三维界面应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