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35731.5 | 申请日: | 2012-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4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 发明(设计)人: | 高飞;张元鸣;叶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芯卡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C7/02 | 分类号: | D06C7/02;G01F1/34;G01K17/06 |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 33238 | 代理人: | 陈小良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环保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而能耗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利用余热,即在产生了一次热能后,没有进行二次利用与回收。目前的能耗大户,一般也都有余热回收装置,但使用效果不佳,往往不会综合利用。另有一些的余热回收装置是回收效率不高,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成本较高等情况存在。为此,一些厂家虽然有了相应的装置,但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足,提出一种方便、高效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安装于装置上面的冷气补风管、安装于装置下面的烟气补风管,其特征在于在冷气补风管上和靠近烟气补风管的热交换器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两个温度传感器都与热量计量仪连接;在冷气补风管上的温度传感器的下面还安装有一个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通过压差变送器与热量计量仪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的冷气补风管上的温度传感器位于冷气补风管的中间靠上位置。
作为优选,上述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冷气补风管上的流量传感器位于与热交换器接近的三分之一处。
作为优选,上述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热量计量仪采用热电阻温度计量仪。
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将安装于印染厂定型机之上,定型机烟气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将热量传递给冷空气,冷空气变成热风回收到定型机内,由此进行余热回收。
冷气补风管从上面进入热交换器,烟气(约200℃)从下部进入热交换器。两种不同温度的气体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补风被加热至120℃左右,由余热装置下部的补风口进入定型机。补风流量约为650Nm3/h。补风中含有少许纤维尘屑。
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拟采用差压式流量计,由于介质中含有尘屑,因此选用具有防堵功能的威力巴流量计。威力巴流量计要求待测介质流速要高于4.5m/s,根据介质流量,选择200mm孔径空气管道。流量计安装方式插入式,插入端口法兰连接,流量计差压信号需用差压变送器转换输出。由于待测的温度小于400℃,因此拟采用pt100型热电阻温度计测量T1和T2两个温度。
差压变送器将压差转换成4~20mA信号,传输给计量仪,由计量仪换算成流量。之后,计量仪根据该流量和温度T1和T2计算热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余热回收的效率,而且结构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在现有的设备上进行简单改装即可。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温度传感器 2、流量传感器 3、压差变送器 4、热量计量仪
5、冷气补风管 6、烟气补风管 7、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作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根据附图1所示的结构,安装一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热交换器7,安装于装置上面的冷气补风管5、安装于装置下面的烟气补风管6,其中冷气补风管5上和靠近烟气补风管6的热交换器7上分别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1,两个温度传感器1都与热量计量仪4连接;在冷气补风管5上的温度传感器1的下面还安装有一个流量传感器2,流量传感器2通过压差变送器3与热量计量仪4连接;冷气补风管5上的温度传感器1位于冷气补风管5的中间靠上位置;冷气补风管5上的流量传感器2位于与热交换器7接近的三分之一处;热量计量仪4采用热电阻温度计量仪。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三个参数,分别是:补风质量流量Qm,热交换器前补风温度T1,热交换器后补风温度T2。
流量计选型
本实施例中采用差压式流量计,由于介质中含有尘屑,因此选用具有防堵功能的威力巴流量计。威力巴流量计要求待测介质流速要高于4.5m/s,根据介质流量,选择200mm孔径空气管道。流量计安装方式插入式,插入端口法兰连接,流量计差压信号需用差压变送器3转换输出。由于待测的温度小于400℃,因此拟采用pt100型热电阻温度计测量T1和T2两个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芯卡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芯卡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5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吊灯
- 下一篇: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