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壶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5510.8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4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余文俊;吴卫新;谢管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文俊;吴卫新;谢管垒 |
主分类号: | A47G19/12 | 分类号: | A47G19/12;A47J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张清 |
地址: | 51005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壶,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盛放水或煮食的容器通常是形状固定、不能折叠的,会占用较大空间,并且不方便存放和携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利CN201010203982.6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壶,该折叠壶包括可伸缩的硅胶壶体和金属底盘,壶体底端横截面为圆环形,金属底盘圆周开有卡槽,硅胶壶体的底端装于卡槽内,通过卡槽的两侧壁将其夹紧,从而实现壶体与金属底盘的连接固定。这样的连接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夹紧面为整个环形面,夹紧面宽度窄且长度很长,不容易做到每个位置都夹紧均匀,易出现局部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若增大卡槽两侧壁的夹紧力来提高密封和固定效果,则硅胶壶体的底端容易因受力变形过度而损坏,但夹紧力小又容易导致局部密封效果不好或壶体的承重能力没有保障,硅胶壶体易从金属底盘上脱落等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折叠壶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壶的连接结构,包括可伸缩的硅胶壶体、金属底盘、顶盖和手柄,所述金属底盘周边朝上延伸并在顶部形成环形卡槽,所述壶体朝下延伸并在底端形成环形沟槽,所述沟槽两侧形成两个环形结合面Ⅰ、Ⅱ,所述两个环形结合面Ⅰ、Ⅱ内夹装有硬性圆环;所述金属底盘的环形卡槽及硬性圆环将所述壶体底端的环形结合面Ⅰ、Ⅱ夹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壶体底端形成两个环形结合面,通过金属底盘的环形卡槽及硬性圆环将两环形结合面夹紧固定,使得壶体底端形成了双夹紧和双密封的效果,增大了夹紧及密封面积,大大提高了夹紧和密封效果,使壶体的承重能力更有保障,且硅胶壶体不易从金属底盘上脱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密封效果不好或壶体底端因受力变形过度而损坏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且更为合理实用,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折叠容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拆分图;
图2是图1中硅胶壶体和金属底盘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折叠壶的连接结构,包括可伸缩的硅胶壶体1、金属底盘2,所述金属底盘2周边朝上延伸并在顶部形成环形卡槽21,所述壶体朝下延伸并在底端形成环形沟槽,所述沟槽两侧形成环形结合面Ⅰ11和环形结合面Ⅱ12,所述两个环形结合面Ⅰ、Ⅱ内夹装有硬性圆环3;所述金属底盘的环形卡槽21及硬性圆环3将所述壶体底端的环形结合面Ⅰ11以及环形结合面Ⅱ12夹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硅胶壶体1底端形成两个环形结合面Ⅰ、Ⅱ,通过金属底盘的环形卡槽21及硬性圆环3将两环形结合面夹紧固定,使得壶体底端形成了双夹紧和双密封的效果,增大了夹紧及密封面积,大大提高了夹紧和密封效果,使壶体的承重能力更有保障,且硅胶壶体不易从金属底盘上脱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密封效果不好或壶体底端因受力变形过度而损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且更为合理实用,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折叠容器,如水壶、煮食容器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文俊;吴卫新;谢管垒,未经余文俊;吴卫新;谢管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5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叶杀青机
- 下一篇:一种带保险装置的温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