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力压差控制型井底防喷开关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35292.8 | 申请日: | 2012-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1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永;王晓东;潘晓春;赵清华;孙继伟;张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4/08 | 分类号: | E21B34/08 |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张海霞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力 控制 井底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具体的是井下作业施工时所用的一种井底防喷工具,用于电泵井、螺杆泵井等井底防喷,实现不压井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井底防喷开关为翻板扭簧式、拉簧式、滑套式等几种结构,都是靠弹簧弹力推动密封机构实现密封,大庆油田的萨北油田检泵周期一般在2年左右,下入深度为850-1050m之间,井下工作温度为45℃左右,经过长时间的井底工作后井底防喷开关密封失效率达到80%以上。解剖失效的井底开关发现,大部分是腐蚀、老化、弹簧扭力失效等原因引起弹簧弹力不足,导致井底开关失效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力压差控制型井底防喷开关,可以解决现有井底防喷开关长期井下工作后密封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力压差控制型井底防喷开关,包括上接头、浮力式密封总成、尼龙中间壳体及下接头,其中上接头与尼龙中间壳体及下接头依次螺纹连接,尼龙中间壳体的底部设置限位挡板;所述上接头内壁设有球座曲面;所述浮力式密封总成采用空心结构,置于尼龙中间壳体内,其主体为圆柱状,浮力式密封总成两端的圆形平面与其侧面的过渡连接面为半球面,该半球面与上接头的球座曲面之间形成圆周线密封方式,在浮力式密封总成的外壳壁上沿周向还设置凸台,该凸台形成浮力式密封总成的扶正体。
为了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优选浮力式密封总成外壳表面涂有高分子涂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该防喷开关的结构简单,其核心技术是改变了密封机构及其动作方式,井底压力越大密封体两侧的压差越大,作用在密封体上的压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
二、浮力式密封总成的外壳采用了高分子涂层,具有高强度、防腐蚀、防结蜡、防结垢的特点,确保长期井下工作后开关灵活;
三、浮力式密封总成采用扶正体设计,减少正常生产时液流冲击造成的震动,降低磨损,确保密封作用部位不与外壳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浮力压差控制型井底防喷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 进一步的说明:
由图1所示:一种浮力压差控制型井底防喷开关,包括上接头1、浮力式密封总成2、尼龙中间壳体3及下接头6,其中上接头1与尼龙中间壳体3及下接头6依次螺纹连接,尼龙中间壳体3的底部设置限位挡板5;所述上接头1内壁设有球座曲面11;所述浮力式密封总成2采用空心结构,置于尼龙中间壳体3内,其主体为圆柱状,浮力式密封总成2两端的圆形平面与其侧面的过渡连接面为半球面21,该半球面21与上接头的球座曲面11之间形成圆周线密封方式,在浮力式密封总成2的外壳壁上沿周向还设置凸台,该凸台形成浮力式密封总成的扶正体4。
上述浮力式密封总成2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玻纤增强尼龙制造,因其内部为空心结构,所以其总体相对密度为0.9。浮力式密封总成2外壳涂高分子涂层,具有高强度、防腐蚀、防结蜡、防结垢的特点,确保在井下长期工作后活动灵活。由于浮力式密封总成2的相对密度为0.9,小于水,仅依靠浮力为动力既可使球阀自行关闭,如果井底压力大,在依靠自然浮力关闭井底开关后,在浮力式密封总成2两侧形成一定的压差,进一步推动浮力式密封总成2与上接头1的密封。
2011年5月27日对浮力压差控制型井底防喷开关二次密封效果检验,洗井后,井口溢流量25L/min,上提生产管柱0.7m,井口溢流量为零,反复试提活门6次,密封率达到100%,达到设计要求;从实验看,浮力压差控制型井底防喷开关能够实现二次作业不压井功能,工作性能可靠;2011年5月23日投产至2011年6月15日,该井累计产液41880t,产油4445t,动液面75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52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立控制驱动倒三轮电动车
- 下一篇:轮毂防擦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