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2809.8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8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蒋雨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市黟县金星工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34 | 分类号: | B65D25/3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500 安徽省黄***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壶。
背景技术
壶,作为一种盛放液、固体的器具,是每个家庭日常生活都所必不可少的使用物件。目前壶的材质,或为常见的陶瓷质结构,或为耐用的金属质结构,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无论是金属质还是陶瓷质壶,都仅仅注重其功能性却乏于关注其实际的实用性;由于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繁性,常常因人们的一不小心即与桌角等硬物碰撞,甚至有直接坠落地面的可能,这样,本身陶瓷的质脆性以及金属的易变形性的弊端就完全凸显出来,轻则造成壶体出现边角等小面积缺损,极大的影响了其外在美观度,也易对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造成安全隐患;重则直接造成壶体碎裂而导致无法使用,只能重新购置新壶,从而为使用者的实际使用带来极大困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且外表质地坚韧的壶,可有效避免因碰撞或跌落而导致的壶体破损及碎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壶,包括壶体,所述壶体在其外壁处包覆有用于起缓冲防撞作用的缓冲耐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壶体外壁处人为包覆缓冲耐磨层,一方面可在其受到撞击力时起到有效缓解撞击作用力的效果,另一方面,其缓冲耐磨层的材质在实际操作时可相应选用较好的耐磨材质,从而使其无论从外观还是实用性方面均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外表质地坚韧耐撞击,从而可有效避免因碰撞或跌落而导致的壶体破损及碎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层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壶,包括壶体10,所述壶体10在其外壁处包覆有用于起缓冲防撞作用的缓冲耐磨层11。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如图1所示,从而通过在壶体10外壁处人为包覆缓冲耐磨层11,一方面可在其受到撞击力时起到有效缓解撞击作用力的效果;另一方面,其缓冲耐磨层11的材质在实际操作时可相应选用较好的耐磨材质,如本实用新型下述的缓冲耐磨层11所用材质为天然韧性材料等,从而使其无论从外观还是实用性方面均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外表质地坚韧耐撞击,从而可有效避免因碰撞或跌落而导致的壶体破损及碎裂问题。
对于缓冲耐磨层11的具体天然韧性材料的材质选用,实际优选为如藤条编制而成的藤片,还可以是竹片、木片等等多种方式之一及其结合等等,一方面依靠天然物质本身的高韧性来保证壶体10的抗冲击力;同时,天然物质本身为自然生长而成,价格低廉,并且中国很多地区自古就有利用藤条编织呈藤扇或藤椅等的经验,这就是利用藤条本身的高韧性及耐用性,因此利用藤条等自然材质来制作上述缓冲耐磨层既便宜,其防撞性及使用寿命又可得到极大提高。
进一步的,此处对缓冲耐磨层11的具体构造作如下限定:所述壶体10外形呈鼓腹形回转体状,所述缓冲耐磨层11包括藤片单元11a,所述藤片单元11a为多个且沿壶体10外壁周向铺设布置,各藤片单元11a于壶体10外壁处围拢并固定呈完全包覆壶体10外壁的包覆层结构;更进一步则为:所述各藤片单元11a外形呈长条片状,各藤片单元11a沿壶体10高度方向由其壶口向其壶底顺延布置;缓冲耐磨层11还包括用于固定各藤片单元11a的固定部11b,固定部11b于壶体10外壁处由壶口向壶底顺延并形成鸟笼状构造;所述构成鸟笼状固定部11b的各棱边分别形成用于填充相邻藤片单元11a缝隙并固定该相邻藤片单元11a的固定棱。其固定部11b的材质选用可为多种,只需实现其对于各相邻藤片单元11a的具体固定定位作用即可,本实用新型优选为采用一种柒树上提取的国柒单独固化或拌入石灰或糯米等固化拉丝嵌合而成,从而依靠国柒拌匀固化后的粘压力从而起到填充各相邻藤片单元11a的配合缝隙以及固定该藤片单元11a的目的,最终保证整个缓冲耐磨层11的零污染性,确保其安全使用,其实际构造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市黟县金星工艺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市黟县金星工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2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