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2465.0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7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植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9/12 | 分类号: | G10K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28425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喇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用途的两用喇叭装置。
【背景技术】
扬声装置,广泛用于汽车、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和电话机等,这些应用场合一般仅需简单的发音提示,但是,由于不同产品要求的提示音形式和音质不同,扬声装置中所采用的构件也就不同,常见的是喇叭和蜂鸣器。电喇叭为喇叭的一种,通过电磁线圈不断地通电和断电,使金属膜片产生振动而产生音响,声音较悦耳;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其中电磁式蜂鸣器有振荡器、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
由上述的描述中可知,电喇叭和电磁式蜂鸣器有相似的工作原理,但由于电喇叭发音部件的构造较电磁式蜂鸣器的复杂,因此喇叭声音的变化较丰富,多用于功能要求较高的产品上,如汽车;而蜂鸣器则在一些低端的不需要多功能的产品中用作报警发声器,如计算机、打印机和复印机等。
又由于电喇叭和电磁式蜂鸣器工作原理相似,仅发音部件不同,而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模具,加大了生产成本,也不利于两种装置间的替换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降低成本设计的一款既可以使用喇叭又可以使用蜂鸣片的两用喇叭装置。
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用喇叭装置,包括外壳、集成在电路板上的振动控制单元和发音结构,该振动控制单元和发音结构包裹在该外壳内,所述外壳由壳体和壳盖螺锁构成;所述振动控制单元和所述发音结构分别装配在壳体内外形匹配的收容空间内,其中容纳所述发音结构的收容空间为圆柱状;所述发音结构为直径和厚度相同的喇叭或蜂鸣结构。所述蜂鸣结构,包括一蜂鸣片和一厚度与所述喇叭一致的声腔套,所述声腔套将所述蜂鸣片套住后放入壳体的发音结构位置。所述壳体周壁设有固定所述振动控制块和供连接外部电线的孔槽;所述壳体内部发音结构的收容空间由一限位圈限定。所述壳体顶面和周壁设有扬声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势:根据电喇叭和电磁式蜂鸣器的“电-磁”工作原理,设计出通用模具,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蜂鸣片在使用上的不足增加了声腔套的使用,使本实用新型更具有实用性;喇叭与蜂鸣片的可替换性扩大了该两用喇叭装置的使用范围,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壳体立体结构图,主要示出其外侧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壳体立体结构图,主要示出其内侧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内部元件装配立体结构图,展示了发音结构采用喇叭时的装配情况。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分解图,展示了发音结构采用喇叭时的装配情况。
图5a-图5c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喇叭结构图,其中图5a为喇叭的主视图,图5b为左视图,图5c为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内部元件装配立体结构图,展示了发音结构采用蜂鸣结构时的装配情况。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分解图,展示了发音结构采用蜂鸣结构时的装配情况。
图8a-图8c为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声腔套结构图,其中图8a为声腔套的主视图,图8b为左视图,图8c为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用喇叭装置最佳实施例外观立体结构图,该两用喇叭装置包括可上下分离且可实现盖装的外壳、集成在电路板上的振动控制单元3和喇叭4或蜂鸣结构5;其中外壳由壳体1和壳盖2构成,螺钉22通过壳盖2上的螺孔21和壳体1内的螺栓14将外壳上下两部分锁合;所述壳体1的顶部上半部分有圆弧排列的扬声孔11,两侧壁也对称设有花纹12。
如图1-6所示,所述壳体1内侧上半部对应于圆弧扬声孔11的位置设有圆形限位圈13,使壳体1内形成一个圆柱状收容空间,用于放置发音结构,即喇叭4或蜂鸣结构5;所述壳体1下半部侧壁还设有三个孔槽,其中设置在对称线上的中央孔槽16用于设置外部电源的连接线31,对称设置的定位孔槽15用于固定所述振动控制单元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铁将军防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2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豆腐干卷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铜抗脱锌试样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