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药物喷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2293.7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2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董迎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迎阁 |
主分类号: | A61M11/02 | 分类号: | A61M11/02;A61M35/00;B65D83/06;B65D83/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74700 山东省菏泽市郓***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药物喷瓶,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定量喷射出药粉或者药液的喷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药物,例如药粉或者药液是通过喷射的方式施加到病症患处的,常见的口腔喷雾粉/剂就是通过放置在药瓶中喷射进病灶处,这样的给药方式有利于药物直接与病灶接触,可以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药物喷瓶一般都无法精确地控制喷药量,有一些喷瓶需要通过摇晃使药粉聚焦在喷嘴附近,再压动喷瓶使药粉从喷口喷出,这就导致了有时喷出的药粉量较大,而有的时候药粉量较小,使得病人无法合理地控制药物的使用量,不宜于疾病的治疗。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对现有技术的评述,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用药物喷瓶时,药剂的喷射量不易控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药物喷瓶,包括瓶身和喷管,其特征在于:瓶身包括有被分隔膜隔开的药剂腔和空气腔,药剂腔位于空气腔上部,瓶身中部安装有连接于喷口的喷管,喷管与空气腔相连通,喷管下端有两个开口,开口的两侧安装有外隔板和内隔板,外隔板与内隔板的尺寸大于开口的尺寸,固定于瓶身上的传动杆将位于同一侧的外隔板和内隔板相连接,内隔板之间安装有弹簧。
在使用时,首先轻轻摇晃药物喷瓶,使药粉或药液进入到内隔板和外隔板之间的区域内。然后轻轻挤压,由于瓶身是带有弹性的材料,在握力的作用下,传动杆向内侧推动内隔板和外隔板,此时,外隔板会贴于开口上,并将开口封闭,而原先存在于内隔板与外隔板之间的药粉或药液则进入到了喷管下部。又由于喷管是与空气腔相连通的,药物喷瓶在被压缩时,位于下部的空气腔的空气受到挤压,向上喷出,进而将被挤压出的药粉或药液通过喷管和喷口释放出。当手松开瓶身后,由于两个内隔板之间连接有弹簧,内隔板会在弹簧的推动下,贴于开口上,完成了对开口的重新封闭。以上为使用药物喷瓶的一个循环过程,如此反复几次,可以将额定剂量的药物喷射在患处上。
由于内隔板与外隔板之间的留出的空间是固定的,而且在挤压喷瓶的时候,外隔板会贴于开口上,并将开口封闭,所以每个挤压过程中被推出的药粉或药液的量也是固定的,这就克服了传统的喷瓶每次喷出的药剂量多少不均的不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喷管下端的直径大于上端的直径。采用这样的结构,会带来两个技术效果:1. 由于喷管下端的直径较大,那么空间也较大,可以安装合适的弹簧;2. 喷管上端的直径小,那么空气腔的空气在喷射出的时候,突然在喷管上端通过一个小直径的管道,空气的流速会显著的提高,使药剂喷射出时的流速更快,并且喷射点更集中,这对于将药剂准确地施加在患处是更为有利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分隔膜采用的是具有弹性的材料,这样可以在使药物喷瓶的时候,手感更好,更易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药剂腔上还设置有一个加药口。加药口的作用不仅可以起到往药剂腔中添加新的药剂的作用,而且也方便对喷瓶的清洗。清洗时,用手轻轻挤压喷瓶,使开口与外隔板与内隔板相分离,然后,从加药口中通入清水,清水会经过药剂腔再通过开口进入到喷管中,从而流出喷瓶,这样就可以让清水从瓶中不断流过,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使喷瓶可以再次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喷口上还安装有喷嘴。喷嘴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使其更符合实际用药时的所需。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药物喷药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1. 每次挤压时,从喷瓶中喷出的药剂量是一个固定值,可以使给药量更加易控制。2. 方便对药物喷瓶的清洗,使喷瓶可以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药物喷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药物喷瓶在被挤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药物喷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空气腔;2是药剂腔;3是喷口;4是喷管;5是弹簧;6是分隔膜;7a和7b是传动杆;8a和8b是外隔板;9a和9b是内隔板;10a和10b是开口;11是喷嘴;12是加药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迎阁,未经董迎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22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阶梯状、锥形蜂窝密封件载体
- 下一篇:化学镀镍废水处理去除总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