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0864.3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9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缪君明;周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得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4;F28F3/08;F28F3/1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永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0 | 代理人: | 达晓玲;詹世平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域,尤其是一种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许多换热器应用中,希望实现高的或非常高的设计压力,即能够允许流过板空隙的一种或两种介质的最高压力。而在现有的板式换热器的板片,板片的波纹深度较深,节距较大,波纹处的接触点就会变少,导致板片的承压能力减弱,这样就需要在外部提供加固构建的情况下才可以达到通过板空隙的最高压力,这样操作复杂,增加了成本,而且效率较低。同时,如专利CN 102016480 A所公开的技术,由于其板片的波纹深度小于1mm,在日常工况使用中对水质的要求太高,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由于水受热后容易结垢,会将流道堵塞,造成板换报废。因此在现在我国的自来水质条件下,此技术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其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一组换热板依次叠加形成换热板组,换热板组通过钎焊形成密封的换热流道,所述换热板上设有波纹,波纹的深度大于1.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4毫米。换热板波纹随着深度的改变,从而改变了板式换热器的强度。当波纹法向节距小于5mm时,相邻的板片与板片叠加时,就会在板片波纹接触处出现大量的触点d的连接处,且触点d在钎焊过程中会形成牢固的连接点,将两张板片连接在一起,这样就可增大板换的承压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波纹的深度大于1.0毫米但小于或等于1.2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波纹的深度大于1.2毫米但小于或等于1.4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组成换热板组的换热板在成形前的金属板厚度t为大于0.22毫米且小于0.38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组成换热板组的换热板在成形前的金属板厚度为0.31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组成换热板组的换热板在成形前的金属板厚度为0.28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组成换热板组的换热板的波纹的法向节距大于2且小于5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组成换热板组的换热板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组成换热板组的换热板材料为sus304或AISI3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组成换热板组的板片材料为sus316L或AISI316L。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换热板波纹深度和法向节距的改变,使得板片相叠加后,通过钎焊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其焊接触点d会相比与以往的板片多,这样可以增大板换的承压能力,这样就降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6] 附图标记为:1为换热板,2为波纹,3为换热板组,4为换热流道,a为深度,t为厚度,b为节距,d为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得换热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得换热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08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式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高粘度高温液体的套管式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