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感载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0409.3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6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冯登荣;刘凇骋;马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5/02 | 分类号: | B60T1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感载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感载阀,尤其涉及对感载阀的降噪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汽车感载阀作为一种制动力调节装置,可根据车辆的载重情况合理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在汽车制动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3所示,现有的汽车感载阀包括感载阀体1、活塞总成2、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及防尘罩4,防尘罩4通过防尘罩卡簧6固定在感载阀体1上,起到防尘作用。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通过销轴与感载阀体1连接,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以销轴作为旋转轴转动。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上的钢球3-1与活塞总成2之间存在间隙,活塞总成2处于感载阀体1内。当活塞总成2在液压作用向下移动会直接冲击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发出金属撞击声。防尘罩4通过防尘罩卡簧6固定在感载阀体1上,对活塞总成3起到防尘作用。
随着国内商用车用途的日益广泛,用户对商用车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底盘噪音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上所述,目前的感载阀总成在踩制动时,活塞总成与杠杆臂带钢球总成之间存在撞击产生的声音,会发出“砰砰”的声响。经过地板传递至汽车内部的噪声较为明显,在整车NVH性能较优的情况下,用户对该声音有比较大的抱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感载阀,能避免活塞总成对杠杆臂带钢球总成的直接冲击,能够消除杠杆臂带钢球总成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解决方案:
一种汽车感载阀,包括感载阀体、活塞总成、杠杆臂带钢球总成、防尘罩及防尘罩卡簧,所述防尘罩通过防尘罩卡簧固定在感载阀体上,所述杠杆臂带钢球总成通过销轴安装在感载阀体上,所述活塞总成一端伸进感载阀体内,在杠杆臂带钢球总成上正对活塞总成的部位铆接有一钢球,活塞总成与钢球之间在未工作时存在间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臂带钢球总成上套有一橡胶垫圈,橡胶垫圈在与钢球对应的位置设置供钢球露出的小孔,橡胶垫圈在未被压缩时小孔的顶面高过钢球。
所述橡胶垫圈上设有与活塞总成配合的凹槽,所述供钢球露出的小孔就设置在橡胶垫圈的凹槽部位。
所述橡胶垫圈在与设置凹槽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定位凸台,在杠杆臂带钢球总成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的定位凹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橡胶垫圈的设计,有效避免了活塞总成对杠杆臂带钢球总成的直接冲击,消除了杠杆臂带钢球总成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感载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橡胶垫圈5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汽车感载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感载阀,包括感载阀体1、活塞总成2、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防尘罩4及防尘罩卡簧6,所述防尘罩4通过防尘罩卡簧6固定在感载阀体1上,起到防尘作用。所述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通过销轴安装在感载阀体1上,杠杆臂带钢球总成可绕销轴旋转;所述活塞总成2一端伸进感载阀体1内,在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上正对活塞总成的部位铆接有一钢球3-1,活塞总成2与钢球3-1之间在未工作时存在间隙,如图3所示,当活塞总成2在液压作用向下移动会直接冲击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上的钢球3-1,发出“砰砰”的金属撞击声,为了消除这种“砰砰”的金属撞击声,降低噪声,于是,在所述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上套有一橡胶垫圈5,橡胶垫圈5在与钢球对应的位置设置供钢球3-1露出的小孔,橡胶垫圈5在未被压缩时小孔的顶面高过钢球。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橡胶垫圈5上设有与活塞总成2配合的凹槽5-1,所述供钢球3-1露出的小孔就设置在橡胶垫圈的凹槽部位。当活塞总成2在液压作用下移动时,会首先冲击橡胶垫圈5,然后再接触到杠杆臂带钢球总成上的钢球3-1,实现力的传递,通过所述橡胶垫圈5的缓冲作用,避免了活塞总成2与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上的钢球3-1之间的硬性冲击,减小了冲击产生的“砰砰”声,达到静音效果。
如图2所示,所述橡胶垫圈5在与设置凹槽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两个定位凸台5-2,在杠杆臂带钢球总成3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的定位凹槽3-2。 定位凹槽和定位凸台之间彼此配合,起到将橡胶垫圈固定在杠杆臂带钢球总成上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0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新型蓄电池焊接采集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