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叶体两侧带大圆盘的活动导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30155.5 | 申请日: | 2012-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汤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3B3/18 | 分类号: | F03B3/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3001 福建省南平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叶体 两侧 圆盘 活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叶体两侧带大圆盘的活动导叶结构,应用于水轮机的导水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位居世界首位。但是河流含沙量很高,尤其是黄河,目前,长江也成为多泥沙河流,其它的各大河输沙量也逐渐增大。加之我国是季风气候国家,每年河流径流量大的时候,也就是水力资源丰富的季节,河流挟带泥沙的含量也随之大增,这些就导致各水电站泥沙磨损特别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运行中的水电站机组有近40%的水轮机正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磨蚀破坏,它已成为水力发电部门急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
在多泥沙电站机组的结构设计中,一些在清水电站中运行很好的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多泥沙的电站;水轮机导水机构中的活动导叶是一个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零件,在机组的运行过程中经常要转动,以此来调节机组的负荷。因此,活动导叶结构设计的好坏对机组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行活动导叶的结构设计中活动导叶体的两侧只有一段很小的过渡圆柱体与中、下轴套位相连,有的干脆直接就与中、下轴套位相连,没有过渡段,这样的结构就会使沙粒很容易就进入到活动导叶与顶盖和底环的配合部位,对这里进行磨损,从而大大缩短了活动导叶、顶盖和底环三者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大沙粒进入顶盖和底环的配合部位的难度,减小对配合部位磨损的导叶体两侧带大圆盘的活动导叶结构。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导叶体两侧带大圆盘的活动导叶结构,包括导叶体及分别一体化连接在导叶体两侧的中轴和下轴;其特征是在导叶体与中轴之间,在导叶体与下轴之间分别增加固定一个与中轴、下轴同中心轴线的大圆盘Ⅰ和大圆盘Ⅱ,每只大圆盘从边缘起连续、光滑地过渡到与导叶体表面相切。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大大延缓了顶盖和底环的配合部位的磨损,延长了顶盖和底环的使用寿命。有效地避免了因磨损量加大而造成的泄漏水量,提高了含沙水力资源的利用率,明显地增加了电站的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中1是中轴,3是导叶体,5是下轴,7是大圆盘Ⅱ,9是大圆盘Ⅰ。
图2是图1是的俯视图。
图中1是中轴,3是导叶体,5是下轴,7是大圆盘Ⅱ,9是大圆盘Ⅰ。
图3是图1去掉下轴后的右视图。
图中3是导叶体,7是大圆盘Ⅱ。
图4是图1去掉中轴后的左视图。
图中3是导叶体,9是大圆盘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导叶体两侧带大圆盘的活动导叶结构,包括导叶体(3)及分别一体化连接在导叶体两侧的中轴(1)和下轴(5)。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是在导叶体(3)与中轴(1)之间,在导叶体(3)与下轴(5)之间分别增加固定一个与中轴、下轴同中心轴线的大圆盘Ⅰ(9)和大圆盘Ⅱ(7),每只大圆盘从边缘起连续、光滑地过渡到与导叶体表面相切。
在使用中,本实用新型竖直地安装,中轴(1)在上,下轴(5)在下,导叶体(3)置于流动的水中。由于流动的水从大圆盘Ⅰ(9)和大圆盘Ⅱ(7)之间通过,泥沙因两个大圆盘之间连续又光滑的表面的作用而从两个大圆盘圆面的径向飞出,有效地阻止了泥沙作轴向的运动。从而避免了安装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在与中轴(1)、下轴(5)相把合的部位受到流动水挟裹而来的泥沙的侵蚀,延长了顶盖和底环的使用寿命。避免了因泥沙侵蚀而造成的非正常磨损的漏水,提高了含沙水力资源的利用率,明显地增加了电站的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01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刮板输送控制系统
- 下一篇:烘燥装置的输送链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