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灯具的散热支架以及LED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0017.7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1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协金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1/108 | 分类号: | F21V21/108;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 |
地址: | 51801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灯具 散热 支架 以及 led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灯具的散热支架以及使用该散热支架的LED灯具。
背景技术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又叫作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LED灯具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能,使温度升高,因此高温烧毁是LED灯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如何确保LED灯具内的芯片长时间处于适温状态,如何与环境气温进行有效的热交换,成为了所有LED灯具必需面临的关键议题。
目前,为了有效与环境进行热交换,达到降温目的,现有技术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强制散热,具体为利用风扇对LED灯具内的空气进行强制对流,以达到散热目的。第二类是扩大表面积,利用表面积的延伸,扩大散热面积,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对于上述第一种方案,由于其对风扇的依赖性很高,一旦风扇损坏,LED灯也就无法继续使用,导致灯具寿命跟随风扇寿命的终结而终结,而且风扇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噪音。上述第二种方案散热效果不易掌握,而且大幅增加散热面积,必须增加灯具的原有体积,使得灯具体积较大,占据加大空间,降低了实用性和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支架以及使用该散热支架的LED灯具。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灯具的散热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具有用于安装灯组件的安装位,支架主体表面设置纳米陶瓷层。
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采用铝支架或铝系合金支架。
在一种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陶瓷层设置在支架主体上除安装位以外的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LED灯具,包括:
LED灯;
透镜;
还包括:
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支架,所述LED灯装于支架主体的安装位上,所述透镜罩住LED灯并固定在支架主体上,所述支架主体表面设置纳米陶瓷层。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中散热支架在支架主体外设置纳米陶瓷层,纳米陶瓷层在升温的过程中会激发出远红外线(Far infrared),由远红外线携带热分子以热辐射的型态与环境常温进行有效交换。散热支架温度愈高,纳米陶瓷层热辐射愈强,以此不断循环流程,从而实保障灯具(例如LED灯具)运行中产生的热量累积得以有效释放,进而使LED灯具散热效率提高,寿命得以延长,发光效率得以有效保持,而且本申请的散热支架体积小巧,与利用风扇散热的方式相比,采用本申请散热支架的灯具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用于灯具的散热支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LED灯具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散热支架中支架主体的表面设置纳米陶瓷层,发光件如LED灯产生的热量通过支架主体传递到纳米陶瓷层,纳米陶瓷层在升温的过程中会激发出远红外线(Far infrared),由远红外线携带热分子以热辐射的型态与环境常温进行有效交换。散热支架温度愈高,纳米陶瓷层热辐射愈强,以此不断循环流程,从而实保障灯具(例如LED灯具)运行中产生的热量累积得以有效释放,进而使LED灯具散热效率提高,寿命得以延长,发光效率得以有效保持,而且本申请的散热支架体积小巧,与利用风扇散热的方式相比,采用本申请散热支架的灯具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散热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和纳米陶瓷层2。
支架主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灯组件的安装位11。灯组件是指用于发光的发光件及其配套部件,例如LED灯和与之对应的透镜等。支架主体1可以设计成包括多根散热鳍片,以便于加快热量的散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协金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东协金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0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