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笔芯浮塞装配的流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29555.4 | 申请日: | 2012-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2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 发明(设计)人: | 徐久宏;王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43K15/02 | 分类号: | B43K15/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笔芯 装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的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笔芯浮塞自动化装配中的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在各种笔芯(如中芯笔笔芯、圆珠笔笔芯等)的过程生产中,在笔芯中加入用于书写的墨水后,在墨水后端还要加注密封墨水的随动密封剂,该随动密封剂主要由硅油等组成,一方面用于防止墨水的挥发和倒流,另一方面具有随着墨水的书写而随动的特性。
而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及对人们个性化产品的追求,笔的种类及款式也越来越多,如大容量中芯笔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中芯笔的油管直径较大,笔芯中能容纳更多的墨水,以延长笔的书写及使用时间。然由于笔芯的油管直径较大,笔芯末端的密封硅油可能出现倒流的现象,为克服硅油倒流带来的书写不流畅等的技术问题,在笔芯装有硅油一端的尾部,通过另安装一浮塞,来防止硅油的倒流,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
然,在考虑浮塞的自动化装配问题时,由于浮塞为半透明的塑料圆柱体,要装入油管中,油管的姿态又是卧式,且油管的内径很小,因此,常规采用的夹取装配的方式不可行。因此,如何实现浮塞的自动化装配,且能配合油管水平装配的需要,并与中芯笔的其他自动化装配工序在自动化装配设备上完好的融合在一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笔芯浮塞装配的流道结构,使其能够在笔芯的自动化装配设备实现浮塞的自动装配,且结构简单,装配自动化程度及可靠性高,与笔芯的其他装配工站能够实现良好衔接的装配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笔芯浮塞装配的流道结构,用于笔芯浮塞的传送,所述流道装置包括竖直流道,弧形流道及水平流道,所述竖直流道具有与一送料器相接的第一端,所述水平流道具有靠近浮塞装配工站的第二端,所述竖直流道上设置有卡设或释放浮塞流过的卡组组件。
更进一步地,所述流道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浮塞流道第二端的缓冲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浮塞流道第二端处的调整螺钉,装于调整螺钉下端的弹簧,以及设于弹簧末端的钢球。
所述卡设组件包括相间设置的上顶杆、下顶杆,以及推动上顶杆和下顶杆选择进入卡止位置或打开位置的第一气缸。
所述流道装置还包括检测浮塞通过的检测光纤。
所述流道装置还包括推动浮塞的推移组件。
所述推移组件包括推杆和第二气缸,所述推杆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推动下将位于所述水平流道内的浮塞推送至装配工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笔芯浮塞装配的流道结构,用于将浮塞的方向转为水平方向,且结构设置合理,更便于浮塞的装配,提高了笔芯浮塞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笔芯浮塞装配的流道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缓冲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笔芯浮塞装配的流道结构,是笔芯自动化装配设备上的一部分,该装配装置是在笔芯中已经打入硅油后且在离心运动前,进行笔芯浮塞的自动化装配的流道结构,所述笔芯浮塞的装配装置包括圆振送料器1,浮塞流道2,卡设组件3,检测光纤4,推移组件5,以及缓冲组件6,所述圆振送料器1用于将放置其中的浮塞9进行振动排列后,按序振动送入浮塞流道2中。
所述浮塞流道2具有与圆振送料器1相接的第一端21和与装配工站相接的第二端22,浮塞流道2由竖直流道23,弧形流道24,以及水平流道25组成,该浮塞流道2是在流道型材26上向内凹设形成,流道面可通过盖板盖合密封,流道2的横截面可以选自圆弧形、方形等形状。所述竖直流道23与第一端21相连,在圆振送料器1中排好序的浮塞9依次进入竖直流道23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落下。
所述卡设组件3设置于所述竖直流道23上,用于卡止或释放浮塞在流道中的流动,其包括相间设置的上顶杆31,下顶杆32,以及上顶杆31和下顶杆32相接的第一气缸33,所述上顶杆31和下顶杆32间相隔一个浮塞高度的间距,以便控制进入装配工站的浮塞与笔芯相同步。所述卡设组件3的上顶杆31和下顶杆32分别具有伸入竖直流道内的卡止位置和退出竖直流道的打开(释放)位置,根据控制单元(图未示)发送的装配需求,由第一气缸33推动上顶杆31或下顶杆32选择位于打开位置或卡止位置(图1中的上顶杆31和下顶杆32都处于卡止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新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95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谐振转换器及用于其的保持时间延长电路
- 下一篇:分体式电机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