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循环复氧生态系统的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8989.2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偰建强;刘永军;田荣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翰博翠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7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生态系统 河道 综合治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容涉及环境治理技术,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河湖水体治理的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化进程迅猛,随着这些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的高速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很多原本水流畅通的城市水体。表现为:水面被侵占,河湖被截断,出现了很多断头浜、城市内湖等封闭或缓流型的水体。这类城市水体一般位于用地紧张、建筑物密集、居住人口稠密、排水体系混杂区域,水体自净能力不足、水生态系统退化、污染来源复杂而分散,难以收集和处理,造成水体污染严重,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河湖的治理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前河湖治理主要以“防洪排涝”为目的,具体措施如“加固提防、疏浚河湖、清理淤泥”等,这些措施虽然对河湖治理起到一段时间的作用,但总体来说治理效果会随着时间而减弱。目前,迫切需要围绕城市水体的水质调控与生态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系统处理技术,实现以组合式河湖水质恢复技术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控源减负、水动态调控、快速净化和生境营造为重点。通过典型污染物高通量、低耗快速分离等核心技术创新,形成针对城市断头浜型的黑臭河湖和缓流型的重污染河、湖等典型城市水体类型的多元多级复合水质净化技术。本发明就是针对这样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研究开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和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湖水体治理的综合系统,能够围绕水体的水质调控与生态景观友好协调创新两个核心点,以控源减负、水动态调控、快速净化和生态环境营造为重点,形成典型性污染物高通量、低能耗快速分离的技术核心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外循环复氧生态系统进行河道综合治理的解决方案,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个单元组合式结构,其填料采用高吸附性基质,通过科学配比,增加比表面积(设计填料比表面积为850~1250m2/m3);增加水体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同时为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建立适合的生态环境,装置后端安装复氧控制单元,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为使用生物、化学方法降低污染物提供基础。
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循环复氧生态系统的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河道内的水泵和岸边的6个外循环生态复氧处理器,该系统采用微电脑控制;通过水泵(1)将河道污水泵入循环管道(2),由循环管道(2)分配到各个外循环生态复氧处理器(4),水面从处理器底部逐渐上升至复氧终端(3)的控制水位。
本发明所述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系统的底部设置储泥仓。其可以定期排泥,达到转移污染物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系统的一侧设置污水排出控制系统。其可以使得水、空气交替与填料接触,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同时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环境。
本发明所述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系统中部是填料模块,上部为营养土,在营养土上培育植物。
本发明所述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将系统设置为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或悬挂式。
本发明所述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的材质采用钢筋砼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或有机玻璃结构。
本发明所述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将所述填料设置模块化,使得空气与填料更充分的接触,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为好氧微生物创造生存环境。
本发明所述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在系统下部设置储泥仓、中部是填料模块、上部为营养土,并在营养土上培育功能性植物。利用植物吸收转移氮、磷,消除河道水质的富营养化,达到综合治理污染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整体设备长期运行基本免维护,填料上生物膜脱落后会产生污泥,系统下部的储泥仓设计能够保证污泥有效排出,创造了适度的污泥储存空间,保证填料不被污泥阻塞。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整体采用微电脑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职守,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内部的填料为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建立适宜的生态环境。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可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在装置后端安装复氧控制单元,在管道上设置微米级小孔,增加出水口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跌水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综合治理系统处理过的水在出水口经过管道收集后,从河道上 游的进入河道,实现整条河道的自然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翰博翠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翰博翠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89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模水机
- 下一篇:Pt/ITO电极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