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电综合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28300.6 | 申请日: | 2012-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6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国;俞倩;齐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H01B7/18;H01B7/28;H01B11/06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200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电综合电缆,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主要应用在设备动力装置与控制柜之间作为传输电信号及气压用的综合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设备制造领域,大多数设备多是采用了电气控制柜作为机械设备的控制核心,通过向设备的各个动力装置输送电信号,使其完成系统要求的指令。而动力装置主要采用液压或电动机来独立完成某一运动功能。
随着气动技术的发展,气动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设备的各动力装置用以代替原有的液压装置和电动机,而采用气动技术解决工业生产中的问题时,灵活性强,既适用于解决某种问题的气动技术方案,也适用于解决其他场合的相同或类似的问题。空气动力在气源与完成各种操作的动力装置之间不需要安装复杂的机械设备,仅采用输气管连接,目前气动技术已经用于电子半导体制造行业、汽车制造行业、生产自动化的实现及包装自动化的实现等。
在引进气动技术后,气管替换了原有的动力电缆,从控制柜到动力装置之间是由气管、控制电缆、通信电缆等多管线连接,在敷设时每部分需要单独敷设,给敷设和管理带来了麻烦,同时由于气管很小,外径仅在6mm左右,因此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将输送气压和传输电信号功能集于一体的气电综合电缆,使其适于安装于动力设备与控制柜之间作为气电传输电缆。
本实用新型气电综合电缆的结构特点是:将具有六对分屏蔽信号线的通信电缆、具有六芯导线的控制电缆和气管共同绞合构成绞合体,在所述绞合体上绕包无纺布作为隔离层,在所述隔离层的外表包覆光亮聚氨酯外护套。
本实用新型气电综合电缆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通信电缆是由六对双绞线绞合成通信电缆芯线,在所述通信电缆芯线上设置铝塑复合带屏蔽层构成通信电缆缆芯,所述铝塑复合带屏蔽层的铝面向外,在所述通信电缆缆芯的外表设置由镀锡铜丝编织成的通信电缆总屏蔽层,在所述通信电缆总屏蔽层的外表包覆光亮型聚氨酯作为通信电缆内护套。
本实用新型气电综合电缆的结构特点还在于:所述控制电缆由六根控制线绞合在一起构成控制电缆芯线,所述的控制电缆芯线的外表设置由镀锡铜丝编织成的控制电缆总屏蔽层,在所述控制电缆总屏蔽层的外表包覆光亮型聚氨酯作为控制电缆内护套。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将电力和气压融合在一起,简化了设备之间的布线,同时电缆外护层对气管起到了保护作用,使电缆更加耐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层屏蔽的方式,能使通信电缆达到100%屏蔽的效果,抵抗外界电磁波对该通信电缆的干扰;
3、本实用新型在通信电缆中设置铝塑复合带屏蔽层,并且铝面向外,在铝面与外层编织金属网屏蔽层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能够有效传导铝箔表面的感应电荷,达到优异的屏蔽效果。
4、本实用新型在通信电缆及控制电缆中使用了光亮型聚氨酯作为内护套,当这两个电缆单独引出接入设备时,每根电缆均具有耐磨性等环境性能。
5、本实用新型采用光亮聚氨酯作为电缆外护套,聚氨酯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气候老化性能及三防性能,使整个电缆能够适应于安装在野外、潮湿等任何环境场合中,聚氨酯的表面光亮性使电缆具有较好的去污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通信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电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通信电缆;2控制电缆;3气管;4隔离层;5外护套;6网状填充绳;11对绞线;12铝塑复合带屏蔽层;13通信电缆总屏蔽层;14通信电缆内护套;15通信电缆填充绳;21控制线;22控制电缆总屏蔽层;23控制电缆内护套;24控制电缆填充绳。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气电综合电缆的结构形式是:
将具有六对分屏蔽信号线的通信电缆1、具有六芯导线的控制电缆2和气管3共同绞合构成绞合体,绞合时,在间隙处添加网状填充绳6以使整体圆整,在绞合体上绕包无纺布作为隔离层4,在隔离层4的外表包覆光亮聚氨酯外护套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淮南新光神光纤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8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挠性平型线缆
- 下一篇:核电站辅助给水箱的应急补水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