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内可抽真空的精密注塑成型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24544.7 | 申请日: | 2012-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8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罗郁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晨州塑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34 | 分类号: | B29C45/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内可抽 真空 精密 注塑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内可抽真空的精密注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模具合模后的型腔内必然有一定的气体,充模时,型腔内的气体可从排气槽或排气孔排出,但当快速充模时,熔体可能会堵塞排气槽和排气孔,气体就会被包裹在型腔内,从而造成卷气,导致成型后塑件产生气孔、气泡等现象, 特别是对于精密或者薄型的注塑件,其会导致产品质量差,合格率低,而且会使型腔内的压力因气体压缩而急速升高,高压可导致模具变形,使模具局部地方形成溢胶,甚至破坏模具,缩短模具使用寿命。另外,还会出现填充不足,压缩气体灼伤塑料产品、产品内部存在很高的内应力、表面流线、熔合线、焦斑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模内可抽真空的精密注塑成型模具,它通过在注射填充前,对模具型腔抽真空从而减少薄型塑件或者精密塑件在注塑时产生气孔、气泡等不良现象,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模内可抽真空的精密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动模、上模和下模,所述动模的前板面上有分型面,动模上成型有第一通孔,分型面上成型有排气槽,第一通孔与排气槽相通;上模压靠在动模的前板面上,下模压靠在动模的后板面上;下模上成型有空腔,空腔与第一通孔相通,下模的侧壁上成型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一端与空腔相通、另一端与抽气管相连通。
所述动模的前板上绕分型面成型有一圈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内镶嵌有第一密封圈,下模的侧壁上绕空腔成型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内镶嵌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压靠在上模上,第二密封圈压靠在动模的后板面上。
所述第二密封圈小于第一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它通过将抽气管连接到下模的第二通孔中,在注射填充前,在动模板停止合模前,对下模的第二通孔进行抽真空从而将动模分型面中的空气抽去,保证上模与动模相合后的型腔内的真空度,减少精密塑件或者薄型塑件在注塑时产生气孔、气泡等不良现象,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不会使型腔内的压力因气体压缩而急速升高导致模具变形,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2)、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保证了合模后的密封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模连接抽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上模;2、动模;21、分型面;22、第一通孔;23、排气槽;3、下模;31、空腔;32、第二通孔;4、抽气管;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模内可抽真空的精密注塑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动模2和下模3,所述动模2的前板面上有分型面21,动模2上成型有第一通孔22,分型面21上成型有排气槽23,第一通孔22与排气槽23相通;上模1压靠在动模2的前板面上,下模3压靠在动模2的后板面上;下模3上成型有空腔31,空腔31与第一通孔22相通,下模3的侧壁上成型有第二通孔32,第二通孔32一端与空腔31相通、另一端与抽气管4相连通。
所述动模2的前板上绕分型面21成型有一圈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内镶嵌有第一密封圈5,下模3的侧壁上绕空腔31成型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内镶嵌有第二密封圈6,第一密封圈5压靠在上模1上,第二密封圈6压靠在动模2的后板面上。
所述第二密封圈6小于第一密封圈5。
工作原理:将连接真空阀的抽气管4与第二通孔32相连通,在 动模2与上模1停止合模前0.3mm位置,打开真空阀抽真空,使得上模1和动模2合模时,保证上模1和动模2之间的型腔的真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晨州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晨州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45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移印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自动夹持移动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