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循环冷却系统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423513.X | 申请日: | 2012-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0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明;金崇献;刘春风;王林光;裴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海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 地址: | 317021 浙江省台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循环 冷却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的循环水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循环水冷却系统,常用于化工产品等的冷却中,其主要包括露天沟渠、水池、水车。当常温的循环水经过石墨等换热器设备,与热源热交换后,循环回水温度>50℃,为了提高冷却功能,使循环水有效降温,很多生产厂家使用冷却塔进行冷却,其电耗较高,并且在夏天气温较高时,冷却效果不是很理想,经过冷却塔降温后的循环水温还有40℃左右,不利于工艺冷却器的换热降温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减排的循环水冷却回收系统。
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循环冷却系统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储水池,所述的储水池出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换热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的储水池进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换热器的出水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上配合设置水泵,所述的出水管上间隔设置一组水车。
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循环冷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为直形管结构。
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循环冷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为S形管结构。
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循环冷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上配合设置带阀门的支管。
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循环冷却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车数量为3-10套。
上述的一种换热器循环冷却系统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储水池,储水池出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换热器的进水端连接,储水池进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换热器的出水端连接,进水管上配合设置水泵,所述的出水管上间隔设置一组水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水管上配合设置水车,且通过将出水管设为S型结构,增加水管的长度,从而增加散热时间,助于使给换热器换热后的热水降温,降温后进入储水池,再循环冷却,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冷却效果好、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器,2-出水管,3-水车,4-阀门,5-支管,6-储水池,7-水泵,8-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换热器循环冷却系统装置,包括换热器1和储水池6,所述的储水池6出水口通过进水管8与换热器1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的储水池6进水口通过出水管2与换热器1的出水端连接,进水管8配合设置水泵7,所述的出水管2上间隔设置一组水车3,所述的进水管8为直形管结构,出水管2为S形管结构,所述的换热器1、出水管2、储水池4,储水池6、水泵7、进水管8形成一个循环体系,将储水池4内的水用于换热器的冷却。
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合理利用自然资料,所述的出水管2上配合设置带阀门4的支管5,必要的时候,找开阀门,支管5连接自然水资源,加快换热器1出口的水温,回到储水池6中,再次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将出水管设置成S形结构,增加水管的长度,从而增加散热时间,给换热器换热后的热水降温,而且在出水管2上设置一组水车3,水车3的数量及间距与出水管2的长度有关,本实用新型优选数量为3-10套,加快水的降温,提高冷却效果,能够将循环水不断的循环利用,并且减少了冷却塔的使用,降低用电需求,做到了实际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海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临海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35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X射线机限束器的球管连接装置
- 下一篇:连体式焊接固定的一次性采血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