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洪河道初期雨水拦截和分流及后期雨水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2474.1 | 申请日: | 201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0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宋乾武;王红雨;白璐;张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宋乾武;王红雨;白璐;张玥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8/06;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道川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洪 河道 初期 雨水 拦截 分流 后期 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洪河道初期雨水的拦截系统,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排洪河道初期雨水径流进行拦截、并将污染负荷较大的初期雨水径流与较洁净的后期雨水进行分离的排洪河道初期雨水拦截和分流及后期雨水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绝大部分城镇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还不完善,大气污染及地面污染严重,并且随着种植业、畜禽业及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我国城市面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在降雨径流的淋溶和冲刷作用下,面源污染随雨水径流通过排洪渠、河道、人工水道等进入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降雨初期,由于降雨的初始冲刷效应,初期雨水径流的水质最差,携带了整个雨水径流80%以上的污染物。为了保护下游受纳水体,可以选择在排洪渠、河道、人工水道等修建拦截、分流系统,将初期雨水引入旁路雨水调蓄池并处理,从而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初期雨水的拦截方法主要有各种初期雨水截留井,包括跳跃堰式截流井、侧流堰式截流井、闸门式截流井等,这些截留井根据管道中的流量大小来实现雨水分流,而不能够选择性地根据降雨时段来分离初期雨水径流和后期雨水径流,因此对初期雨水的截留效果不好,而且初期雨水截留井仅限于在城镇排水系统中使用,不适用于河道等大流量的初期雨水截留。
初期雨水的截留方式还有雨水截留沟和分流井,雨水截留沟中铺设高渗透性材料,底部铺设集雨管,雨水经过截留沟时,会渗透进入集雨管中,集雨管将被截留的雨水送入雨水分流井,初期雨水通过雨水分流井进入雨水调蓄池,当调蓄池满后,后期雨水将从雨水分流井中自动溢流进入下游水体,从而实现雨水的分流。雨水截留沟和分流井的水位必须低于雨水径流的水位,才能有效截留、分流初期雨水,导致了后续的雨水调蓄池的水位必须更低,除非地形有较大坡度,否则收集的雨水需要用水泵提升到后续处理设施,能耗高。另外,由于初期雨水的悬浮物很高,雨水截留沟被淤积的风险很大。
另外,还可以在排洪河道上修建橡胶坝、翻板堰、滚水堰等雨水拦截设施,将初期雨水引入旁路净化系统,当旁路净化系统达到最高水位,后期雨水将溢流进入下游河道。橡胶坝需要充排水或气,需要充排水(气)设施及控制系统,而且橡胶坝袋容易受到尖利物体的损坏,因此橡胶坝的维护管理要求较高。采用翻板堰时,当水位达到设计标高后,翻板会自动翻倒,不影响行洪,但是进水口需要设置拍门等防倒流设施。另外,对设备维护管理要求较高,否则可能发生翻板没有翻倒的情况。滚水堰的维护管理要求低,但是为了不影响行洪,坝顶不能过高,而且溢流堰要尽量宽,这样可以降低坝高和单宽流量,因此当河道较窄时,滚水堰很难既满足防洪要求,又满足初期雨水拦截、分流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将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与较为洁净的后期雨水分离,又能节省能耗,并且能实现无人管理的排洪河道初期雨水拦截和分流及后期雨水分离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排洪河道初期雨水拦截和分流及后期雨水分离系统,包括导流渠、溢流侧堰、溢洪渠和初期雨水调蓄池;所述导流渠的上游入水口与原排洪河道上游流体导通,所述导流渠的下游出水口与初期雨水调蓄池流体导通;所述溢洪渠自所述导流渠上游入水口至所述导流渠下游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渠一侧,所述溢流侧堰位于所述溢洪渠与所述导流渠之间,所述溢流侧堰的堰顶标高与所述初期雨水调蓄池的最高控制液位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溢洪渠的下游出水口与原排洪河道下游流体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排洪河道中的初期雨水拦截、分流到旁路初期雨水调蓄池,并使较为洁净的后期雨水径流溢流到原排洪河道,有效地将初期污染严重的雨水与较为洁净的后期雨水分离,防止初期雨水对下游地表水体的污染,同时还不影响行洪。
(2)溢流侧堰抬高了初期雨水调蓄系统的水位,创造了较好的水力条件,有利于初期雨水调蓄池中的雨水自流进入下一处理流程,减少初期雨水调蓄池至下一处理流程的水力高程,节省能耗。
(3)溢流侧堰的堰宽可以设计的较宽,从而降低坝高和单宽流量,不影响防洪。
(4)运行管理简单,可实现无人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洪河道初期雨水拦截和分流及后期雨水分离系统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排洪河道初期雨水拦截和分流及后期雨水分离系统的A-A剖面图。
1-原排洪河道上游,2-导流渠,3-调蓄池入口,4-溢流侧堰,5-溢流渠,6-原排洪河道下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宋乾武;王红雨;白璐;张玥,未经李志;宋乾武;王红雨;白璐;张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24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锤车吊臂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违规终端内置行为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