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2464.8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2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晶;米子德;龚鹏;张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4 | 分类号: | F23C1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100045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膨胀 防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利用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Bed)反应器原理,燃烧煤和其他劣质燃料的锅炉,主要由炉膛、旋风分离器、返料阀和尾部烟道等部分构成,广泛应用于工业供蒸汽和火力发电领域,在环境保护和污染物综合治理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循环流化床锅炉是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清洁煤燃烧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火力发电站中。由于具有良好的稳定燃烧特性,在燃用劣质燃料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往往需要从炉膛底部的排渣管排出大量的高温(900℃左右)床料,床料在CFB锅炉炉膛内燃料燃烧后形成的灰颗粒,其中含有少量的未燃尽碳,颗粒直径在0-10mm范围。基于运行安全和余热回收的考虑,炽热的床料须先经由冷渣器充分冷却至温度低于100℃后再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由于锅炉运行期间炉膛会发生一定量的热膨胀,因此排渣管道上需要设置膨胀节吸收这部分热膨胀量,否则就会因反复的挤压或拉伸使排渣管变形损坏。
如图2所示的套管式膨胀节,是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排渣管膨胀节结构,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由于炉膛排渣管内压力较高(约10kPa),套管式膨胀节间隙处常常因密封不严而发生床料泄漏事故。由于排渣管内的床料温度很高,高速喷出的床料不仅影响厂房环境卫生,而且直接威胁附近工人的人身安全。目前,解决该高速床料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采用图3所示的密封盘结构来阻挡高温床料从膨胀节间隙窜出,该密封盘内填充耐火绵等材料。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耐火材料容易被挤压变形而失去密封作用,使用寿命很短,无法满足锅炉长期稳定运行的需求。
(二)在膨胀节外套管上开抽气口,如图4所示,通过抽气管道连接到引风机入口,利用引风机入口的负压对外套管抽气,防止高温床料向外喷出。但是,由于床料会逐渐堆积堵塞抽气管道,使抽气管道内阻力增大,最终难以维持膨胀节外套管内的负压,导致防漏结构失效。大量的床料颗粒进入抽气管道,对抽气管道内壁的磨损严重,抽气直接引至引风机入口,还会导致引风机叶片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膨胀节抽气管道容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所述的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包括:排渣管道和除尘器,所述的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还包括:气固分离装置,设置于膨胀节抽气口,用于分离床料颗粒;抽气管道,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连接;压力探头,设置于膨胀节外套管,用于监控所述膨胀节外套管内的压力状态;调节阀,设置于所述抽气管道,用于调节所述膨胀节外套管内的负压状态;所述除尘器设置于所述抽气管道出口,用于吸收通入所述抽气管道内的床料颗粒。
所述的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还包括:固体物料回送管道,与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的床料颗粒。
所述固体物料回送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排渣管道连接的冷渣器连接。
所述固体物料回送管道的出口与炉膛连接。
所述调节阀调节所述抽气管道出口的负压为小于等于-4kPa。
所述的气固分离装置为旋风分离器。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膨胀节抽气管道容易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简易示意图;
图2是套管式膨胀节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套管式膨胀节防漏方案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套管式膨胀节防漏方案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套管式膨胀节防漏装置的另一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24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药中间体生产系统尾气进锅炉装置
- 下一篇:一种蓄热式富氧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