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承压块式曲拐连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2098.6 | 申请日: | 2012-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谌成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谌成松 |
主分类号: | F02F1/00 | 分类号: | F02F1/00;F02F1/42;F01M1/06;F16H21/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2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压块式曲拐 连杆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压块式曲拐连杆机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将热能直接转换为机械能并拖动某些机械进行工作的机器,其中的热能是由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曲拐连杆机构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其功用是把燃气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以向工作机械输出机械能。曲拐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在发动机做功时,气缸内最高温度可达2500K以上,最高压力可达5~9Mpa,现代发动机的最高转速可达3000~6000r/min,则活塞每秒钟要行经约100~200个行程,可见其线速度是很大的。此外,与可燃混合器和燃烧废气接触的部件很容易受到化学腐蚀。活塞在做往复运动时,其连杆是左右摇摆的,因而作用在活塞连杆上的压力和作用点不断变化,造成气缸套和活塞各处磨损。磨损导致发动机寿命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承压块式曲拐连杆机构,气缸套和活塞的磨损大大降低,大大增加了发动机寿命。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承压块式曲拐连杆机构包括气缸体、气缸水套、气缸套、活塞和连杆,气缸体内镶入气缸套,气缸体和气缸套之间设有气缸水套。所述活塞滑动安装在气缸套内,活塞下端连接连杆,其特征是:还包括排气孔、轴瓦、轴瓦固定座、承压块滑套、承压块、曲拐、曲轴和排气门,气缸体下部侧面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内端面安装排气门,排气门能够在气缸体内端面上下滑动。连杆下端连接承压块滑套,承压块滑套内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承压块。所述承压块上转动连接曲拐,曲拐下端固定在曲轴上。所述连杆上套装轴瓦,轴瓦固定在轴瓦固定座内。
所述滑动槽内设有润滑油油道。
所述连杆内设有活塞润滑油道和冷却油道。
所述排气门与气缸套连接处为锥面。
所述轴瓦固定座与气缸体一体铸造。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气缸套和活塞的磨损大大降低,大大增加了发动机寿命;同时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了发动机的维护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体、2-气缸水套、3-气缸套、4-排气孔、5-活塞、6-连杆、7-轴瓦、8-轴瓦固定座、9-承压块滑套、9-1-滑动槽、10-承压块、11-曲拐、12-曲轴、13-排气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气缸体1、气缸水套2、气缸套3、排气孔4、活塞5、连杆6、轴瓦7、轴瓦固定座8、承压块滑套9、承压块10、曲拐11、曲轴12和排气门13。
气缸体1内镶入气缸套3,气缸体1和气缸套3之间设有气缸水套2。气缸体1下部侧面设有排气孔4,排气孔4内端面安装排气门13,排气门13能够在气缸体1内端面上下滑动,排气门13与气缸套3连接处为锥面,锥面的设计使得密封更紧密,排气更流畅。
所述活塞5滑动安装在气缸套3内,活塞5下端连接连杆6。所述连杆6下端连接承压块滑套9,承压块滑套9内设有滑动槽9-1,滑动槽9-1内滑动连接承压块10。所述承压块10上转动连接曲拐11,曲拐11下端固定在曲轴12上。所述滑动槽9-1内设有润滑油油道。
所述连杆6上套装轴瓦7,轴瓦7固定在轴瓦固定座8内,轴瓦固定座8与气缸体1一体铸造。
所述连杆6内设有活塞润滑油道和冷却油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在工作时,燃烧室内的燃料燃烧产生的高压高温气体推动活塞5上下往复运动。活塞5通过连杆6带动承压块滑套9上下往复运动,承压块滑套9又通过承压块10带动曲拐11做圆周旋转运动;曲拐11在圆周运动的同时,使得曲拐11带着曲轴12转动。连杆6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轴瓦的限制只做轴向上下往复运动,所以活塞对汽缸套不产生侧向力,故对气缸套3内壁的摩擦非常小,气缸套3不容易磨损。机体的寿命大大增加,并且整机只有活塞连杆承压块滑套这一往复惯性质量,没有侧向的旋转惯量,所以多缸机在运转的时候更易实现完美动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谌成松,未经谌成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20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活塞回油孔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双燃料船用发动机的电气控制系统